《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译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译文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
张先《木兰花》张 先 张 先 乙卯吴兴寒食 ① 龙头舴艋吴儿竞 ② 。笋柱秋千游女并 ③ 。芳洲拾翠暮忘归 ④ ,秀野踏青来不定 ⑤ 。行云去后遥山暝 ⑥ 。已放笙歌池院静 ⑦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
-
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维摩老子五十七,大圣天子初元年。 传闻有意用幽仄,病起不能朝日边。 禁中夜半定天下,仁风义气彻修门。 十分整顿乾坤了,复辟归
-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作品赏析【注释】①与上阕《浣溪沙》同韵,当作于同年,即庆元六年(1200)。词中罕见关怀民生疾苦之
-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作品赏
-
恶之忍第四十三恶之忍第四十三 凡能恶人,必为仁者。恶出于私,人将仇我。 孟孙恶我,乃真药石。不以为怨,而以为德。 南夷之窜,
-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
《刘熙载·箴言四首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易
-
作品:留侯论 简介本篇选自《东坡七集》。是苏轼科考所呈《进论》之一。文章就张良在桥
-
毛泽东诗词《五律·看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 ① ,杭州一望空 ② 。 飞凤亭边树 ③ ,桃花岭上风 ④ 。 热来寻扇子 ⑤ ,冷去对佳人 ⑥ 。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⑦
-
这首诗含蓄蕴藉,境界高远,有雍容闲适之致。 首联描写在林塘消夏,荡涤了暑热烦闷,胸襟旷然如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感受。颔联化用李白《襄阳歌》句意,感谢无价清风慷慨的赐与,且以悠闲度日作为最大的快乐,显示诗人心怀的淡泊。颈联写俯仰所见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