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王禹偁·村行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禹偁·村行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写的是商州山村秋天的黄昏景色,然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婉转地表达了作者贬官商州后有家难归的惆怅心情。作者曾经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以此诗观之,可知并非溢美之辞。

诗的前面三联描写的都是山村黄昏时的秋景,只是角度不同,透视的镜头也不一样。第一组景色选取的是黄菊盛开、清香扑鼻的山间小径,诗人骑在马上悠然自得地观赏着山村的秋景。耳边唯有马啼声声,伴随着诗人悠远的情思。第二组景色转向山径两边的山峦,以山峦中经秋风回旋而发出的声音响应着寂寞的马蹄声,而“晚籁”又含在山壑里,全由山峦而出。诗人以“晚籁”的“有声”与屹立在斜阳中的数峰的“无语”相对,更突出了晚山的可爱,秋景的迷人。第三组景色把视野转向山径边的草木,红白相间,色彩悦目,正是一派秋季收获的景象。以上三组景色写得都很美、很雅致、很亲切,然而诗人并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他在这三组精心选取的景色里倾泻了内心隐秘的情怀。试想,诗人为什么如此“野兴长”,“信马悠悠过山径”呢?主要是因为这里的景色唤起了他对家乡深远的记忆。而诗人给本来就不会说话的山峰冠之以“无语”,以突出人对山志言,山对人无语,人和峰融为一体,人和自然感情相通。这也恰恰说明了诗人面对着酷似家乡的山水时心潮澎湃,如同进入了梦幻世界;而诗人眼中的山峰也颇解人意,与诗人无语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最后,诗人面对红色的棠梨落叶和白色的荞麦花竟是如此陶醉,甚至流连忘返。其中的奥妙还是在于此情此景对诗人来说似曾相识,诗人仿佛又置身于日思夜想的家乡,所以再也不想离开。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选择描写的三组景色实际上都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是为这首诗的最后一联作铺垫的。诗人不愿明讲自己因遭到贬谪,壮志难酬,失望之际极想回家隐居,然而却回不去的惆怅,只是在诗的最后急转直下,由前面的美景归结到自己心中的感慨:“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解释了自己做诗时忽感惆怅的原因是这里太象家乡,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联想,发人深省。

从字面上看,作者的感慨至少有两点不合常情。一是村景既然这样美,能使诗人久久徘徊,赏心悦目,那么诗人为何不乐,却反要惆怅呢?二是即使这里的小桥树木太象诗人的家乡,那也应该感到惊喜而不是惆怅,为什么诗人却会产生惆怅情绪呢?然而,正因为尾联和前三联的不谐调,正因为尾联的不合常理,却反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题。使千百万读者都触到了隐藏在迷人的秋景后面的失意情绪,体会到了蕴含在悠然自得中的无可奈何、惆怅,乃至于愤慨。而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诗,明白自然,飘然俊逸,情致深婉,不露痕迹。达到了一种须经千锤百炼方能问津的平易境界,确可与杜诗、白诗媲美。

猜你喜欢
  • 《容斋随笔·沈庆之曹景宗诗》译文与赏析

    沈庆之曹景宗诗沈庆之曹景宗诗 【原文】 宋孝武尝令群臣赋诗,沈庆之[1]手不知书,每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

  • 清·宋琬《初秋即事》落魄晚景愁苦诗篇

    宋琬才气充沛,作诗往往“举头天外,才许落墨,不愧五岳起方寸语”,故沈德潜《清诗别裁》盛推其诗“以雄健磊落胜”。

  • 恰似一朵烟花

    恰似一朵烟花到元宵节,年味儿渐渐淡了。满街的灯笼里,有一盏是我家豆豆的。她在灯海里。这是她八岁的元宵节。她的灯笼是红色的,纸质的。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 【译注】自有蜀国以后已过了四万 八千年,但蜀地仍与秦地互相隔绝,不 通人烟。尔来:指有古蜀国以来。四万 八千岁:夸张地形容时间久远,

  • 国学名句“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出处和解释

    【名句】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语出《旧唐书·元行冲传》。对坐下棋的人糊涂,在一旁观看的人却看得清楚。比喻当事者由于过多地考虑得失,反不及局外人见解精当的情形。

  • 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全诗鉴赏

    火数四百炎灵销,谁其代者当涂高。穷奸极酷不易取,始知文章基扃牢。坐挥长喙啄天下,豪杰竞起如蝟毛。董吕傕汜相继死。绍术权备争咆咻。力强者胜怯者败,岂较才德为功劳。然犹到手不敢取,而使螟蝗生蝮蜪。子丕当初

  • 陈子龙《渡易水》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当历史揭开崇祯这一页时,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清军大兵压境,步步进逼,明政权面临

  • 《归莲梦》原文和解析

    归莲梦 清初刊本《归莲梦》序书影 清初刊本《归莲梦》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史话小说。十二回。题“苏庵主人新编,白香居士校正”,其氏里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得月楼藏板本,藏大连图书

  • 世界的未来:中国模式对全球新格局的重塑

    【3876】世界的未来:中国模式对全球新格局的重塑(〔美〕龙安志著,石盼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 7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59元)△

  • 白居易《读邓鲂诗》全诗赏析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少年无疾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