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渡易水》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当历史揭开崇祯这一页时,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清军大兵压境,步步进逼,明政权面临着崩溃。明王朝内部一些有为的文武志士,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试图挽狂澜于既倒。黄道周便是其中杰出的一员。但是,他因反对起用大学士杨嗣昌,激怒了崇祯皇帝,在崇祯十三年,以“党邪乱政”的罪名下令逮捕。这一年,陈子龙服母丧三年期满,进京听候使用。当深受黄道周思想影响的他知道此事后,立即四处游说,作出巨大努力,请求当局为国家爱惜人才,但是无济于事。于是他上疏请求回家赡养祖母,上司不同意,把他派遣到浙江绍兴府作推官(司法官)。这首诗即作于南返途中。凭吊古迹,感伤时事,怀念师长。
“并刀”二句:昨天夜晚,利剑在匣中发出阵阵悲鸣;今天来到易水岸边,仿佛听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那慷慨悲壮的歌声。实际上诗人是说:我非常思念敬爱的师长黄道周,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今却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令人感慨不平。并刀,古代并州制造的剪刀,泛指刀剑。匣中鸣,传说莫邪为楚王铸造双剑,留下雄剑,把雌剑给了楚王,此剑常在剑匣中发出悲鸣。后来常借以抒写分别后的思念。燕赵,古代燕国和赵国,即今河北、山西相邻近的地区。
“易水”二句:古老的易水依然在缓缓地流淌,上天苍苍,白云悠悠,岸草青青,可叹却找不到一块地方送别荆轲。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去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岸边为他送行。这里借用这个历史故事,感伤国家面临危亡,可朝廷昏聩,连黄道周这样的杰出人才也不加爱惜和使用。易水,在河北境内,源出于易县。
借古伤今,是这首诗的显著特色。诗人信手拈来为人熟知的古人古事,抒写胸中的感慨和对师长的思念,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全诗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感伤色彩。但是由于典故的连用,读来不免有晦涩之感,这可能与诗人当时身处的政治环境也不无关系。
-
作者: 李伟昉
-
钱谦益《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选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钱谦益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选一)苑外杨花待暮潮,隔溪桃叶限红桥。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六朝。作者简介钱谦益(1582—1664年)
-
乌夜啼①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
满庭芳·牧赵显宏【原文】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1]。终朝饱玩[2]江山秀,乐以忘忧。青箬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3]。黄昏后,
-
【名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语出唐代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诗。傍晚时分狂风过后桃花凋落满地,无人知道珍惜,那它是为谁开的呢?两句诗借写桃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怅闷心情。
-
刘兄文高行孤立,十五年前名翕习。是时相遇在符离,我年二十君三十。得意忘年心迹亲,寓居同县日知闻。衡门寂寞朝寻我,古寺萧条暮访君。朝来暮去多携手,穷巷贫居何所有。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陴湖绿爱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处】唐·王维《汉江临眺》。【翻译】江水浩荡,好像一直流到天 地之外;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在似 有似无之中。 先写江水之流长
-
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
-
《鹿鸣》是《诗经》中的一篇篇名,下面对其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进行分析。 原文: 鹿鸣于乔林兮,麀止于丘隅。 乐彼之心兮,纯作忧伤。 鹿鸣于乔木兮,麀止于泽畔。 乐彼之心兮,纯作忧患。 注释: 鹿鸣:鹿发出呼喊声。 乔林:高大茂盛的林木。 麀:又称鹿,雄鹿的一种。 丘隅:小山的边缘。 乐彼之心:心情愉快。 纯作忧伤/忧患:因为雌鹿不在身边,所以感到忧愁和痛苦。 鉴赏: 《鹿鸣》这篇诗通过描写
-
老来生计君看取,白日游行夜醉吟。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人间荣耀因缘浅,林下幽闲气味深。烦虑渐消虚白长,一年心胜一年心。 作品赏析七律《老来生计》作于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居洛阳时。这两句是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