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出处】唐·王昌龄闺怨。【意思】远望之中忽然看到路旁杨柳颜色变绿,引起感情波动,后悔不该让丈夫去边疆立功封侯。把少妇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真切而含蓄。【应用】名〉 陌,田间的小路。觅, 找,寻求。猛然看见路边的杨柳 已露出了春色,后悔当初不应该 劝说丈夫去从军以争得封侯的爵 赏。语出唐·王昌龄闺怨: “闺 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 用以表达妇女当初劝说丈夫 外出以求取功名,而后来却因思 念深切而产生后悔心情。◇当初, 是你怂恿他出国的,什么攻博士 要紧啦,什么留学生吃香啦。可 现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你后悔莫及了吧! (安泰姑嫂)【提示】原诗共四句,前两句写一位少妇浓妆艳抹,兴致 勃勃地登楼观赏春景。接下来,这两句说: 她忽然看见路旁 到处柳色青青,因而触动了离愁,懊悔真不该轻易地让丈夫 远离自己去寻求功名。因为杨柳色使她联想起当年折柳赠 别,也联想起青春的易逝。诗句刻划出闺中少妇心理的微妙 变化,细腻含蓄,耐人寻味。【鉴赏】 全诗以愁字点出主旨。离愁别恨,特别是在年轻夫妇之间更难排遣。开头写少妇浓妆艳抹,上楼观赏春色,此时她心中没有愁绪,所以兴致很高。忽然因看见田边柳色青青,于是触动了离愁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看见杨柳想到别离,是很自然的),懊悔当日不该那么轻易地让丈夫离乡背井去追求功名富贵了。“悔教夫婿觅封侯” 常用来表示女子对丈夫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的悔恨与不满。悔,是后悔青春的虚度,即使丈夫真的封侯显达,也无 法弥补白白浪费的大好青春。【全诗】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鉴赏】 宫怨反映宫廷女性的哀怨,是一个专题。闺怨则反映社会各阶层妇女的怨情,是又一个专题。盖封建时代妇女活动范围限于家庭,所谓足不出户,富家妇女连家务活也不做,精神也就特别空虚,因此她们把夫妻间的团聚看得很重,然而由于生活的原因,却以不能如愿的时候居多,此闺怨所由作也。 王昌龄这首闺怨写得相当别致相当深刻,为众多同类之作不及。写“闺怨”,却先说“不知愁”。刻意求深的读者往往不得其解,或曰为礼教所囿不便流露愁情,这种说法不合唐代实际,也不合诗意;或曰“少年不识愁滋味”,但这是少妇,不是少年(男性);或曰诗中少妇是半憨的,所以不知愁,但写半憨的少妇没有普遍意义,又与诗意不合。其实“不知愁”就是“不知愁”,盖以从军为荣,盛唐社会风气如此,“功名只向马上取”,“觅封侯”不但是少年的愿望,亦必合于少妇的幻想。少年壮志不言愁,和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完全可能的事。 首句说罢“不知愁”,次句具体说明她是怎样的“不知愁”。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她打扮得济济楚楚,款步登楼,既为赏景,也未尝没有几分风流自赏的意味。“凝妆”即严妆、浓妆,知愁者断不如此——“自伯之东,首如飞蓬;非无膏沐,谁适为容?”第三句是全诗转折的关纽,当少妇登楼观望街景时,发现最醒目的却是街头青青的柳色,一刹那间情绪就发生了变化。“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可作为“春色”的代称,然其形象的暗示性却要大得多,它既可以使人联想到青春年华、也可以使人联想到好景不长(“蒲柳之姿,未老先衰”)、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折柳送别和折杨柳曲而引起伤离,这些联想都可以通往远方引起对夫婿的思念。从而使少妇产生了一个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悔恨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少妇情绪的变化在刹那间发生,看起来是突变,其实也有个渐进过程——就在少妇表面“不知愁”的当儿,她的潜意识中未尝没有惆怅和孤独的情绪在滋长,当其遇到一定外部条件(如“杨柳色”)的刺激,就会发生突变。所以“忽见”两字是大转折,“悔教”二字是现有的心情,而别后思念、平日希望等等矛盾的心理状态,也都包含在其中了。 这篇七绝截取一个生活断面,抓住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予以集中描写,使读者从偶然见到必然,由突变联想到渐进,不但表现了诗人对笔下人物心理变化的准确把握,同时在艺术上也做到了以小见大。
猜你喜欢
  • 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全诗赏析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相同。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今兹大火

  • 清·赵翼《赤壁》吊古伤今抒怀遣兴之作

    赵翼因广州谳狱旧案部议降一级调用,他于是以老母年高为辞,由广西弃官归乡,次年自常德经洞庭湖入长江,经过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遂写下这首吊古伤今、抒怀遣兴之作。

  • 古代文学作品《种树郭橐驼传》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种树郭橐驼传》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宋黄震说:“戒烦苛之扰。”(《黄氏日钞》)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唐宋八大家文钞》)蔡铸说:“牧民当顺民性,亦犹种树不可拂其性也。借言规讽,

  • 《诗经》之《谷风》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原文〕 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 (韩鲁黾勉作密 不宜有怒。 勿。) 采葑采菲, 无以下体? (韩体作礼。) 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 (风、心,侵部。雨、怒,鱼部。体、死,脂部。) 行道迟

  • 李白《自遣》全诗赏析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希

  • 岑参《龙女祠》全诗赏析

    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蜀人竞祈恩,捧酒仍击鼓。

  •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注释、译文和感悟

    孔文子 ① 之将攻大叔也,访 ② 于仲尼。仲尼曰:“胡簋 ③ 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 ④ 其私,访卫国之难也。”

  • 《新乡媪‌赏析》

    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力作。“新乡”即今河南新乡市。诗中通过一位新乡老妇被命运逼得走投无路的悲惨遭遇,对元代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作了血泪的控诉。诗大致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直叙新乡老妇的遭遇;后一部分以贵妇奢靡生活反衬作结。从篇首到“低头痛哭声连天”,是前一部分,共四层。一层八句写老妇辛勤劳动惨遭盘剥的不

  • 李白《小桃源》全诗赏析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 古籍名著《汉书·艺文志》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系从《汉书》卷30裁篇另行编出。汉班固据刘歆《七略》删补而成。自成书后,作为《汉书》的一部分曾多次刊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