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刘禹锡《华山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刘禹锡《华山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刘禹锡华山歌

刘禹锡

洪炉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踪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这是一首歌咏华山的五言古诗,诗人对华山的高耸峻拔作了形象的、全面的描绘。

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境内。它前临渭水,后接秦岭,奇峰突出,高达二千余米。自古以来,华山就以其险峻挺拔,雄伟壮丽而名扬天下,被誉为著名的五岳之一。李白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杜甫说:“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望岳) 西岳华山,已成为历代诗人歌咏的主要题材之一。

华山名称的来源,其说不一。山海经 中说它“山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远而望之,又若华状。”郦道元水经注 中也说:“远而望之若花状。”“华”与“花”字相通。华山的得名,因之与其山峰状若莲花密不可分了。

刘禹锡此诗并非单纯绘其形状,而是从它的产生、特点来夸张其与众不同的雄伟气势,并赋予华山以人的品格。对华山的歌赞,寄托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刻画华山特立超群的品格时,诗人个性与人品也自然地融人其中了。

开头四句自成一段,极写华山的高峻:“洪炉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洪炉”,指天地。抱朴子·勖学:“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元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的说法是: 天地未辟之时,混沌一片,有气充乎其中,是为元气。论衡·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李白在西岳云台歌 中说:“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橐” (tuo),鼓风的口袋。前两句写华山的生成,意思说,天地象一个大的洪炉,经过千烧万炼才造就出高大的华山。给这洪炉鼓气的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元气。“俄然”,短暂的时间。“神功”,非人力所及的大自然的伟力。“就”,完成,成就。“寥廓”,幽远高渺的天空。这后两句意思说,这一切都在转瞬之间完成,充分显示大自然神奇的伟力。陡峭峻拔的山峰直插云天,渺无涯际。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立”,便是峻拔。诗人在华山产生的根由上,抓住其不同于其他名山的雄伟峻拔,制造气氛,并有意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为以下具体刻画和结尾的感叹作好铺垫。

“灵踪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这四句侧重渲染华山神异的特点。华山既然是“神功”造就出来的,那么,它必然要有与其他名山迥然不同的灵性与神骨。“灵踪”,即神灵的踪迹。神灵遗留下的踪迹表现在什么地方?“露指爪”,就是“神功”创造华山留下的痕迹,也就是华山仙掌崖上的仙人掌,或称巨灵掌。“巨灵”,亦即河神。古代传说,华山与河东的首阳首山本为一山,黄河于二山之间曲折迂回,甚为不便,巨灵以足踏离其下,以手推开两山,中分为二,使黄河畅流。仙掌便是神人留下的痕迹。李白西岳云台歌中说的很清楚:“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射流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下面,“杀气”,指望而生畏的气势。“见”,同现,即显露。“棱角”,陡峭的山峰。这两句意思说,神灵的遗迹在巨灵掌的五指之中明显的表露出来,那陡的山峰仍焕发出令人望而生畏的杀气。”凡木”,意即“凡材”,指一般的树木。“凡木”在诗中与“神功”、“灵踪”对举。同时与以下“帝王”、“下国人”、“丈夫”相关,所以“凡木”,亦喻才能平庸之人。“聿” (yu),本为语气助词,多用于句首或句中。这里当“自”字解。这两句说,平凡的树木怎么敢在这里生存,华山依靠神力长存于天地之间。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天资”,天生的资质。指天性,天赋。“帝王宅”,指京城。“关钥”,关门的锁钥。“关”,指潼关。气势磅礴的华山峰岭,巍然屹立,就象城关的锁钥。华山正是以这优越的自然条件维护着帝王京都安全“下国”, 指小国, 小邦。这里泛指没有到过华山的外地人。“换神骨”,指移神换骨。这两句意思说,华山的非凡气势,如果那些外地人能亲眼目睹,便立即产生超凡脱俗的感受,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最后四句由物及人,联类作比,借题发挥:“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高山”与首句用词复现,上下映照。但其用意已非止华山。而是指普天下之高山了。故曰“无限”。“如此”,指以上对华山的全部描写。这两句说,象华山这样的高山固然很多,甚至多到无法用数字计算。但是,只有具备上面写到的那些特点,才能称得上是五岳名山。“特达”,特殊的品质和才能,特立出众的思想。“碌碌”,平庸无能。这两句说,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没有超凡脱俗的品质与特立出众的才能,即使占据显贵的地位,仍然碌碌凡夫一样平庸。

这首诗,对华山既有宏观的概括,又有具体细微的刻画; 既绘其峻拔之形,又突出其特达的神髓。精含于内、神见于外,使华山的性格与诗人的个性息息相通,故而全篇皆活。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坚持革新的刘禹锡,从华山的巍然挺立,沉着稳重的形象之中,寻觅到仁者品德高尚与操守坚定的某种对应关系,使他的心灵与大自然在静穆中相互沟通。写山,也正是写诗人自己。


猜你喜欢
  • 《更漏子·送孙巨源》苏轼词赏析: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更漏子·送孙巨源 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 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苏轼

  • 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全诗赏析

    烟景冷苍茫,秋深夜夜霜。为思池上酌,先觉瓮头香。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醍醐惭气味,琥珀让晶光。若许陪歌席,须容散道常月终斋戒毕,犹及菊花黄。

  • 失守者其辞屈。

    (系辞下) 自己既没有确实的根据又没有节操的人,他的话必经不住考验。 失其操守的人,因其行背道,是以心人恶。行背道而心从恶,则自我惶悚,其为言,不能光明正大矣。所以说:“失守者,其辞屈。”

  •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胸怀远大类名言句子

  • 《夜行船 闻卖杏花赏析》

    【注释】 ①过收灯:过了灯节。 ②潘郎:见前词《夜合花》注。 【评解】 本词因闻卖杏花而引起怀人之幽思。上片着意描绘杏花春景。初春季节,微雨轻寒,深巷无人,闻卖杏花。下片写故园之思,怀人之情。常记故园挑菜,忆他眉黛春

  • 王祥夫《蚂蟥》

    1怎么说呢,桂花难受了两天才敢把自己的事情告诉给建国,她怎么个难受?是下边难受,奇痒,而且痛,说痛又不对,是奇痒。她背着人把下边洗

  • 中小学古诗词80首注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有注拼音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小学古诗词80首注音,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有注拼音),带拼音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咏鹅 骆宾王é é é鹅 , 鹅 , 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曲 项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 仁贤言诚信,多闻戒行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仁贤言诚信,多闻戒行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典文学作品《童谣》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2〕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3〕 。 〔1〕这首童谣载《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陆凯是孙吴末代皇帝孙皓的丞相。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从建业(今南京市)迁都武昌(今

  • 《登池上楼》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