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鉴赏解析

作者:admin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4-04-25 阅读:0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匠心独运,绘声绘色,酷似一幅青绿山水画。文章以小石潭为中心,移步换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既逼真地描绘了潭水游鱼的景致,又巧妙地融入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情感。文章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其“精裁密致,灿若珠贝”的艺术风格。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随笔写成游记,来排遣胸中的苦闷,反映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心情。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这八篇游记,既各自成篇,又篇篇相连,构成一个系列。小石潭记,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简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小石潭记之所以历来被人们叹为观止,就是因为它与盆景一样,都是小巧玲珑的作品,全文不足二百字;是匠心独运的艺术珍品,有记事,有描写,有抒情,结构完整,绘形、绘声、绘色,酷似一幅青绿山水画,但又比高手笔下的山水画更加栩栩如生,神采飞扬。

小石潭记最突出的优点是景物写得逼真。柳宗元描写景物,或用最凝炼的语言加以素描,或用彩笔恰当地加以渲染,构成鲜明的图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例如,本文描写潭边和岸上的景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用为数不多的文字,把潭中怪石交错、岸上枝蔓交萦的景象概括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文中描写潭水和游鱼尤其精采。作者要表现潭水的清澈,却不直接写潭水,而是写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这里实写鱼,虚写水,既表现了鱼的情态,也表现了水的清澈。这恰如画家画“清风徐来”,有的用柳枝摆动来衬托,有的用鹰毛翻卷来比照,以实衬虚,给人以真切的感觉。本文写景,不仅虚实相生,而且动静交错。比如,从静态和动态的两个方面来描写游鱼:静止时,“佁然不动”;活动时,“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样动静交错,画出了悠然自得的情态,构成了一幅趣味横生的鱼影图。再比如本文写溪流的曲折蜿蜒,用“斗折蛇行”来作比喻,这四个字中包含着两个生动的比喻:溪身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是静态;溪流如游蛇那样游动,是动态。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溪岸的曲折、水势的流动写得清晰如画。

本文不仅景物写得逼真,而且作者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寄托于山水之中,由景入情,情景相生。如写小石潭的发现:“从小丘而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这就点明小石潭这样的胜地,既不在都邑闹市,也不在交通要塞,而是处在永州群山之中,被竹林封锁着,与人世隔绝,不为人们开发重用。这与作者柳宗元的命运很相似。前面已经介绍,柳宗元在三十三岁时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官永州,政治上十分失意。重重的打击使他陷于孤独苦闷的境地,纵然壮心不已,但报国无门。这恰如被遗弃在荒僻的深山中的一潭清水,可真是憾声!所以,作者在写小石潭,也似乎在写自己的遭遇。当他写了小石潭的“水尤清洌”的景色之后,便写出了自己坐在潭上的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写,景物染上了感情色彩,使作者忧郁的感情与凄清的景色象水与乳一样地交融在一起。清代刘熙载艺概说:“柳州(柳宗元)之文如山。”所谓“如山”,大概是指柳宗元的散文,特别是他贬谪之后所写的散文中,表现出重如山的沉郁之情。小石潭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或隐或现地折射了他本人的影子,他慨叹这样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之中,正是借此倾吐自己政治上失意、才能被埋没的不平之情。

本文可分为五段。

从开头至“参差披拂”,是第一段。这一段用移步换形的写法:先写小丘,接着写小石潭;先写远闻,接着写近景,很象一部山水风景片。

从“潭中鱼可百许头”至“似与游者相乐”,是第二段。这一段写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表现得尤其精采。

从“潭西南而望”至“不可知其源”,是第三段。这一段写潭外的水流,着重显示它的曲折深远,使人感到有“山重水复”的意味。

从“坐潭上”至“乃记之而去”,是第四段。这一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透露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心情。

从“同游者”至结尾,是第五段。这一段具有补叙的性质,追记一下游历的伙伴,作为游记的结束。

总之,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得有情有景,富有诗情画意。恰似小盆景,成为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的一个缩影:(一)含茹的情感沉郁,犹如小山一样压抑在柳宗元的心上;(二)峻洁清晰,如同涓涓溪流,从深山崖谷间汇流过来,积蓄成如同小石潭那样的一塘清水,给人一种明澈的美。如果说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如同旧唐书·柳宗元传所说“精裁密致,灿若珠贝”,那么,小石潭记真可以说是“灿若珠贝”的艺术珍品!

猜你喜欢
  • 礼记全集《缁衣》原文赏析与注解

    缁衣 【题解】 本篇从人的好恶言行出发,论述了治国安民的道理,以及安身立命之道。名为《缁衣》,只是因为文中引用了《缁衣》这首诗

  • 《蓝出于青 纪昀 朱孝纯》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乾隆丙子,纪文达公以扈从道出古北口,偶见旅壁一诗,剥落过半,中有“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二句,公奇赏之。壬午顺天乡试,公充同考官,得朱子颖孝纯投诗作贽,则是联在焉,因叹针芥之契,果有夙因。后

  • 古代名诗《芙蓉楼送辛渐》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题解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镇江)西北。辛渐为诗人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此诗便是诗人与辛渐依依惜别之际托告旧友的叮嘱。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 。 洛

  • 《古文·过秦论(上)》鉴赏

    古文·过秦论(上) 贾谊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

  • 白居易《重阳日》全诗赏析

    敬亭山外人归远,峡石溪边水去斜。茅屋老妻良酿酒,东篱黄菊任开花。

  • 李白《枯鱼过河泣》全诗赏析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赏析》

    诗的前两句,高度凝练地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由于唐玄宗晚年的淫奢昏聩,触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大地顿时惊惶纷乱,两京相继失陷,玄宗仓猝奔蜀,多年的繁华景象化作一片狼烟胡尘,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从此一去不返。这是对历史的沉

  • 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弊。

    【名句】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弊。 【译文】处理政事的原则,应该以不扰民为安民,以不向民额外索取为给予,以不害民为利民,以民能安居乐业为兴废除弊。

  •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其二》以清晰的描述和深情的笔调勾勒出江南的美景和怀念。诗中描绘了花杂树映水的壮丽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大自然的美和他对江南的思念完美融合。诗中流露出的深情和温暖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白居易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岁月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的才华,也体现了对江南的热爱。

  • 读柳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求【读柳永】梁衡,原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读柳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包括柳永词的主要内容,柳永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柳永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读柳永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