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
过洞庭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描写了作者在洞庭湖泛舟时的所见所感。上阕以湖光月色为背景,展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宁静的内心世界。下阕抒发了作者豪爽坦荡的情怀和英雄气概,表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全词气魄豪纵,笔势雄奇,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潇洒的气度,是其艺术和精神境界的代表作。
张孝祥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洞庭青草:湖名。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经年: 年复一年,几年。孤光:指月亮。萧骚: 萧条、稀少貌。尽挹: 舀尽。北斗: 北斗七星,排列形似长勺。扣舷: 拍打船边。今夕何夕: 诗经 中语。后世用为赞叹良夜的常用语。
【鉴赏】
宋孝宗乾道二年 (1166),作者因遭谗言中伤而被罢官,从广西北归,途经湖南洞庭湖时,时近中秋,泛舟洞庭,触景生情,写下此作。
上阕描写广阔清静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起笔三句,临近中秋,洞庭、青草二湖,风平浪静,境界开阔洁净,烘托内心世界的恬宁。“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进一层写湖面壮阔之美,以大与小的对比,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描绘出一幅意象的画面: 三万顷湖面,平静宽广,在月光的映照下,仿佛是一片白玉琼浆的世界。而此刻只有我着一叶扁舟,泛入其中。接着 “素月分辉”三句既是自然实景的刻画,又是心灵造境的写照。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倒映在水中,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空间一片明净澄澈。末二句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只有此时的我心领神会,是很难与人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下阕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承上转下,联想到自己在岭南做官一年来,月光照我,心底光明磊落,如冰之清、雪之洁。词人借助月光自照,深感仕途失意而心中高洁。“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此刻的湖中,清冷的风吹拂着自己的襟袖和日渐稀疏的头发,广阔的湖面上,我稳稳泛舟,兴致甚浓。作者写到这儿,突发奇思妙想,道出了气魄宏伟的词句: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此时此刻,我要以北斗为酒杯,以西来的大江为美酒,邀请天地间的万物作宾客,一同畅饮,笑傲江湖。此句表现出作者淋漓的兴致和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末二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我拍打船弦,昂扬独笑,沉醉在良辰美景之中,早已不知时日了。
全词气概豪纵,笔势雄奇,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潇洒的气度,其独特的风格,创造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和精神境界。
-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
-
《先秦散文·国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原文鉴赏
-
【4464】新城市危机——不平等与正在消失的中产阶级(〔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吴楠译,中信出版社,22万字,2019年7月第1版,65元)10章
-
明·张岱2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2,余道镇江往兖3。日晡4,至北固5,舣舟江口6。月光倒囊入
-
【原题】: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时天锡谪永州府同知)
-
郑樵编著《通志》郑樵是南宋初年的著名史学家。他所撰述的《通志》,是继司马迁之后纪传体通史的续作,对封建史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郑
-
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作者简介】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瑰子。苏颋少年时聪明
-
【4635】人间存一角:汪曾祺小说精选(汪曾祺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7年8月第1版,49元)△19篇:受戒;大淖纪事;异禀;黄油烙饼
-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
-
这篇传记抓住两人品格的主要特征加以描绘,因此,虽然所用笔墨不多,两人的形象却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