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率府程录还乡》全诗赏析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作品赏析
原注:程携酒馔相就取别。鹤注谓乾元元年,在谏省作,据诗云“内愧突不黔”,则非为拾遗时矣,当是天宝十五年春作。唐六典: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
鄙夫行衰谢①,抱病昏忘集②。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程侯晚相遇③,与语才杰立④。薰然耳目开⑤,颇觉聪明入。
(首言衰病遇程,精神顿豁。杜臆:公非真昏忘,待寻常不经意人,则如是耳。)
①东都赋:“鄙夫寡识。”②前汉·彭宣传:数伏疾病昏乱遗忘。南史·刘显传:沈约曰:“老夫昏忘,聊记数事,不可至十。”③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与之语终日。④才杰立,才气卓立也。沈佺期诗:“彼美称才杰。”徐稚传:“角立杰出。”⑤薰乃薰炙之意。韩诗外传:齐桓公得管仲、隰朋,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
千载得鲍叔①,末契有所及②。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③。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④。告别无淹暑⑤,百忧复相袭。
(此叙交谊相投。下二,惜别之意。意钟青柏,言交情长久。义动蛰蛇,言豪气激发,此正可方鲍叔处。)
①史记: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②陆机叹逝赋:“托未契于后生。”③淮南子:“封稀修蛇。”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④前汉·杜钦传:纪阳侯书,诚哀老姊垂白。注:自发下垂也。鲍照诗:“垂白对讲书。”⑤陆机诗序:“悼心告别。”
内愧突不黔①,庶羞以賙给②。素丝挈长鱼③,碧酒随玉粒④。途穷见交态⑤,世梗悲路涩⑥。东风吹春冰,泱湃后土湿⑦。
(叙周恤之情。下二,临别时景。)
①扬子:“墨突不黔。”②曹植诗:“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③汉人为焦仲卿妻诗:“宛转素丝绳。”④社修可曰:酒谱:安期先生与神女会于圜丘,酣玄碧之酒。战国策:“粒米如玉。”沈约诗:玉粒晨炊,华烛夜炳。⑤翟方进传:“一贵一贱,乃见交态。”⑥潘尼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路涩。”⑦谢朓诗:“晨光复泱漭。”
念君惜羽翻,既饱更思戢。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①。
(未则送别丁宁,嘱其归而敛才也。【朱注】上云“与语才杰立”,录事必负才敢为者,然世难方殷,当思敛戢,故又以向禽之鹘戒之。此章前三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卢注】鹘闻人呼,则向禽而击。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公元6891年,一头巨牛绕过棕色盆地,巴人村先知 阿拉法威在临终时指着脚下说: “这个城市将围困你们, 不管上帝是死是活。” 你跨过这道门坎。脚步那么轻盈。白昼像根大蜡烛吱吱燃着。牛乳遍野。摧动弯角般
-
《远别离》 【作者】:李白【年代】:唐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注释】 选自《墨子·兼爱中》。 若:像。 【赏析】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征讨,家与家之间互相争斗,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君臣之间相互不信任,父子之间相互不慈爱,兄弟之间相互不协调合作。墨
-
令狐楚杨柳黄金穗, 梧桐碧玉枝。春来消息断, 早晚是归期?令狐楚(766—837),字殼士
-
久盼的雪花终于飘落下来。我异常兴奋,走出暖屋,在飞雪中漫步,领略那种“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的境界,顿觉心旷神怡。忽儿,几只麻雀
-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旷望少行
-
我的祖母之死徐志摩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1916年入北京大学。后赴美英等国留学
-
旅卫国的宋人思归。 谁谓河广? 谁说那河面广又广? 一苇杭之。(一) 一根芦苇就能比得上。 谁谓宋远? (二) 谁说那宋国远又远? 跂予望之。踮起脚跟就能望得见。 谁谓河广? 谁说那河面广又广? 曾不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①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