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笋行》全诗赏析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作品赏析
赵注谓诗作于上元元年。今按此下三首,词格相同,恐俱是上元二年所作。【鹤注】通鉴: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矫称上语,迎上皇于西内。此诗云“好蒙蔽”、“媚至尊”,其事隐而彰。终云:“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盖恨去辅国辈之不速也。华阳国志:蜀五丁力土,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杜田曰:石笋,在西门外,二株双蹲,一南一北。北笋长一丈六尺,围九尺五寸。南笋长一丈三尺,围一丈三尺,南笋盖公孙述时折,故长不逮北笋。君不见益州城西门①,陌上石笋双高蹲②。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③,此事恍惚难明论④。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
(石笋行,讽奸臣之壅蔽也。首段,斥世俗之传讹。世以石笋为海眼,遂云雨后有珠,此语恍惚,不足凭也。墓前石表,乃公之独断。)
①水经注:地里风俗记:汉武帝元朔二年,改梁州曰益州,以新启犍为、牂牁、巂州之疆壤益广,故称益云。②成都记:“距石笋二三尺,每夏六月大雨,往往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竹测之,深不可及。以绳系石而投其下,愈投而愈无穷。凡三五日,忽然不见。嘉祐春,牛车碾地,所陷,亦测而不能达。父老甚异,故有海眼之说。又风俗记:蜀人曰:“我州之西,有石笋焉,天地之堆,以镇海眼,动则洪涛大滥。”③博雅:瑟瑟,碧珠也。”杜阳杂编:有瑟瑟幕,其色轻明虚薄,无与比。成都记:石笋之地,雨过必有小珠,或青黄如粟,亦有细孔,可以贯丝。④高彪诗:“恍惚中有物,希微无端形。”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①。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②。
(此恶其惑人而当去。俗好神奇,造为不经之说,以蒙蔽人听,犹小臣蛊惑君心,以致政舛国危,此痛言附会之误人也。掷去此石,使根底立见,则人心不疑矣。此破前恍惚蒙蔽之意。此章二段,各八句。)
①张衡温泉赋:“殊方跋涉,骏奔来臻。”②庄子:“此之谓本根。”赵彦材曰:上元元年,李辅国离间两宫,擅权蒙蔽,故赋石笋以讥之。
卢元昌曰:辅国本飞龙厩小儿,官判元帅,朝廷呼尚父,如石笋擅虚名,忘本根也。决事银台,关白承旨,可谓乖进失政体矣。宰相率子弟礼,节度皆门下士,可谓后生皆骏奔矣。与张良娣表里禁中,共媚至尊,直侍帷幄,专事蒙敝也。自灵武给事银膺,叠膺宠秩,其受厚恩,适足摇动东宫,倾危社稷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 ① 刑罚,薄 ② 税敛,深耕易 ③ 耨 ④ ,壮者以暇日 ⑤ 修养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⑥ 以挞 ⑦ 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
-
此诗抒发了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愤懑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沉怀念。 首联写夜深难眠,以景写情。“疏星耿耿”,明写星光幽冷,暗写狱中对月。月明星稀疏星耿耿,只有几颗晶亮的星星发着清光,只有对月时才可见。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月,这主要是为
-
不论我在南方冒着赤日炎炎, 或在阳光无力融化冰雪之处, 或在阳光和煦的温暖国土, 不论与狂人为伍或在哲人之间, 不论我身份是高贵或是低贱, 不论是长夜漫漫或白昼短促, 不论是晴空如洗或乌云密布, 不论
-
淮南小山:招隐士 淮南小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
-
冰雾怨何穷,秦丝娇未已。寒空烟霞高,白日一万里。碧嶂愁不行,浓翠遥相倚。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孤猿耿幽寂,西风吹白芷。回首苍梧深,女萝闭山鬼。荒郊白鳞断,别浦晴霞委。长彴压河心,白道连地尾。秦人昔富
-
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灯熺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大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余婴沉
-
作者: 〔美国〕马丁·路德·金 【原文】: 一百年前
-
常州词派为乾嘉时的张惠言所开创,后经嘉道时的周济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发展,加之同光时的谭献、冯煦,清末的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孝臧等人推波助澜,遂成为清代中叶以后领袖词坛的又一大词派。 清代,在词的发
-
碧云东去雨云西,苑路高高驿路低。秋水绿芜终尽分,夫君太骋锦障泥。
-
【经文】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① 。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 ② ,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