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远》全诗赏析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作品赏析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去秦州时所作。诗云“带甲满天地”,乃指史思明之乱。又云“岁月晚”“霜雪清”,见其为冬日也。秦州诗云“孤城山谷间”,此云“鞍马去孤城”,故知为秦州作矣。带甲满天地①,胡为君远行②。亲朋尽一哭③,鞍马去孤城④。草木岁月晚⑤,关河霜雪清⑥。别离已昨日⑦,因见古人情⑧。
(此章乃既行后,作诗以寄赠者。上四,昨日送行之事。下四,今朝忆别之情。甲兵满世,胡为远行,怜而问之也。亲朋皆哭,生离而有死别之忧。五六,写出既去后,中途憔悴之苦。因思古别离有“送君如昨日”者,知今古有同悲也。)
①战国策:“带甲百万。”②古诗:“忽如远行客。”③谢安传:“亲朋毕集。”④阮籍诗:“鞍马去远游。”吴志:吕蒙曰:“郝子太保孤城之守。”⑤楚辞:“草木摇落而变衰。”古诗:“岁月忽已晚。”⑥后汉·邓禹传:“关河响动。”陶潜诗:“关河不可逾。”应玚诗:“远行蒙霜雪。”⑦楚辞:“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古别离:“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借惠草晚,所悲道里寒。”杜臆:昨日,犹云前日。⑧石崇思归引序:“倘古人之情,有同于今。”任昉诗:“犹我故人情。”黄生曰:平时别离,已足悲伤,况逢世乱,倍增惨怆。起二语,写得万难分手,接联更作一幅关河送别图,顿觉班马悲鸣,风云变色,使人设身其地,亦自惨然销魂矣。又曰:题是送远,即古别离而变其名耳,因借江淹诗作案,所谓古人情者,即古别离之情也。
洪仲曰:杜七律谓“古往今来皆涕泪”,足与结语相参证。
单复杜律刻本,末句刊作“因见敌人情”,亦有意义。盖此诗上四,已尽送远之意,下则代远行者作回答之词,言当此岁暮天寒,关河惨淡如此,当亦回首亲朋曰:别离已成昨日,因想见敌人哭别之情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宋南宫万之勇 (庄公十一年、十二年) 【题解】 《左传》一书记载了不少大力士的事迹,本篇的主人公南宫万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
一直有个愿望:有机会将来一定要做个流浪者。一个人,不管时间,不管地点,没有目的地,只是走,就如大地上流淌的河流,越过平原,穿过草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芋头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芋头的诗句,描写芋头的诗句,关于芋头的诗句。《黄鹤洞中仙》年代: 元 作者: 王哲你待坚心走。我待坚心守。栗子甘甜美芋头。翁母同张口。开取四时花,绽取三春柳。一性昭然全得他,玉液琼
-
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
一、高适这首《燕歌行》,所反映的内容确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对一次行军出征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士兵奋不顾身,为国立功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们长期戍边的思乡之情;揭露了军队内部将领与士兵之间的矛盾,讽刺了
-
汉文帝元年议犯法相坐诏 法者,治之正,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今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
-
作者: 徐红兵
-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二三八引《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王) 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晋书王羲之传》:又山阴一道士,养好 鹅
-
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闻花香。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鱠如玉。清河两岸柳鸣蝉,直到焦陂不下船。笑向渔翁酒家保,金龟可解不须钱。明日君恩许归去,白头酣咏太平年。
-
杜甫诗《丹青引》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