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牵牛织女》全诗赏析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作品赏析
【鹤注】当是公初至夔时,因所见而赋之。依梁氏编在大历元年。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①。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②。神光竟难候③此事终蒙胧④。飒然精灵合⑤,何必秋遂逢。
(首言牛女会合,出于俗传之妄。(,) 朱注:牛女会合,自汉人已有其说。吴均齐谐又譔桂阳成武丁事以实之,世俗多为所惑,公故力辟其诬。)
①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忽谓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曰:“何事织女渡河?”曰:“暂诣牵牛。”尔雅:“河鼓谓之牵牛。”晋志:织女二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陆机诗:“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②周处风土记:“七月七日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织女,言此二星辰当会。少年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奕奕正白气,有光暖五色,以此为征,便拜而乞愿。”③汉武帝纪:祭后土,神光三烛。④支遁诗:朦胧望幽人。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⑤夏侯湛东方朔像赞:“精灵永职。”
亭亭新妆立①,龙驾具层空②。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③,..白屋达公宫④。膳夫翊堂殿⑤,鸣玉凄房拢⑥。曝衣遍天下⑦,曳月扬微风⑧。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⑨。初筵裛重露⑩,日出甘所终。
(此见七夕祈请,乃世俗之好事。新妆龙驾,想望织女也。称家句,言贫富皆然。白屋句,言朝野皆然。膳夫鸣玉,言贵贱皆然。曝衣瓜果,引证七夕事。裛露照日,谓终夜虔祀。)
①杜臆:亭亭二句,指织女,乃俗论如此。世说:亭亭玉立。庾信七夕赋:“嫌朝妆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②谢脁七夕赋:“回龙驾之容裔。”③记:“称家之有无。”④说苑:穷巷白屋。白屋,茅屋也。【綖注】明皇贵妃七夕长生殿有感牛女事,知当时宫中有此俗矣。左传:有守于公宫。⑤西京赋:“膳夫驰骑。”注:“宰夫也。”嵇康传:鸣玉殿省。⑥庾信七夕赋:“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凄房栊,言室内一空。⑦西京杂记:太液池西有汉武曝衣楼,七夕出后衣曝于楼上。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夕,曝经书及衣裳。⑧谢庄赋:“曳云表之素月。”李德林诗:“微风动罗带。”⑨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者,则以为得巧。”⑩诗:“宾之初筵。”陶潜诗:“裛露掇其英。”(11)庄子:“日出而作。”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①。防身动如律②,竭力机杼中③。虽无舅姑事④,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⑤,恩始夫妇恭⑥。小大有佳期⑦,戒之在至公⑧。方圆苟龃龉⑨,丈夫多英雄⑩。
(此因织女而及夫妇,见人情不可苟合。女子待嫁,未免忧心忡忡,但以礼律身,唯勤事织作而已。盖夫妇之道,通于君臣,臣一失节,则君将不容矣。妇一失身,则夫将见绝矣。故知大而仕进,小而婚配,皆当出于至公也。牛女渡河,说既荒唐,旧俗乞巧,显涉私情,故以夫妇人伦之道讽谕世人。君臣句,特比语耳。此章,八句起,后两段各十四句。)
①诗:“忧心忡忡。”②陈琳檄文:“如律令。”李善注:“文书下如律令,言当履绳墨,动不失律令也。”③古诗:“扎扎弄机杼。”④记:“逮事舅姑。”无舅姑,未嫁夫也。⑤刘伶酒德颂:“陈设礼法。”⑥内则:“礼始于谨夫妇。”⑦楚辞:“与佳期兮夕张。”⑧论语:“戒之在色。”⑨九辩:“圆凿而方柄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⑩孔融书:“盛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张綖曰:易言物不可以苟合,故借牛女无私会之事,以兴男女无苟合之道。又因男女无苟合之道,以比君臣无苟合之义。盖合必以礼者,女之佳期。进必以正者,士之佳期。如或不在至公,恐英雄丈夫,必不以不令之女而为妇。刚明正大之主,又岂以不令之士而为臣哉。是诗,触类旁通,高古严正,可见古作诗者之意。
罗大经曰:朱文公尝病女戒鄙浅,欲别集古语成一书。立篇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俭质,曰宽惠,曰讲学。且言如杜诗云“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凡此等句,便可入正静。他皆仿此。尝以书属刘静春先生子澄纂辑,迄不能成,公盖欲以配小学书也。
洪迈容斋随笔曰:洞微志载苏德哥为徐肇祀其先人曰:当夜半鬼宿渡之后。翟公巽作祭仪十卷云:或祭于昏,或祭于旦,皆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而鬼宿渡河,常在中夜,必使人仰瞻以俟之。予按天上经星,终古不动,鬼宿随天西行,春昏见于南,夏晨见于东,秋夜半见于东,冬昏见于东。安有所谓渡河及常在中夜之理。织于昏晨,与鬼宿正相反,其理则同。杜诗云“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梁刘孝仪诗云“欲待黄昏至,含娇浅渡河”。唐人七夕诗皆有此说,此自是牵俗遣词之过。故杜老又有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盖自洞晓其实非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过京口》是元代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恭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四句诗中,蕴涵着诗人对往日朋友的怀念,并流露出只身孤寂的怅惘心情。诗的题目为“过京口”。地处长江下游的历史名城京口(即今江苏镇江),自南北朝以来便“以江山名天下”,素称“寺裹山”的金山,“山裹寺”的焦山,“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雄踞于长江岸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出处】唐杜甫《 登楼 》。 【意思】可怜后主只剩祠庙可归还,姑且在黄昏时吟诵《梁甫吟》。 【全诗】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我把过去一年间所写的几篇短诗编成了这样一个集子,题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书名, 在交印的时候, 重读一遍, 自己也觉得有些惊异。病痛的惨叫,狂人的呓语, 不健康, 不和谐的声音,怎样也配不上这时代的坚实的
-
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
厉鹗《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厉鹗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
-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孤高志趣。该词托物言志,采用比喻、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梅花不畏严寒的赞美,寄托着词人不同流俗的志趣。 这是一首咏物词。刘熙载云:咏物应“不离不
-
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接受并欣赏京戏,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过程。如果说任何艺术品都有它特
-
【注释】:原题: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志家痛饮,夜归复浮白于园中。
-
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故人犹远谪,兹日倍多违。接宴身兼杖,听歌泪满衣。诸公不相弃,拥别惜光辉。
-
【名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语出唐代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之二。在万里长的丹山道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