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上林春令・一落索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上林春令・一落索赏析》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孤高志趣。该词托物言志,采用比喻、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梅花不畏严寒的赞美,寄托着词人不同流俗的志趣。

  这是一首咏物词。刘熙载云:咏物应“不离不即”(艺概),意即咏物而不滞于物,也就是说好的咏物诗词既要做到曲尽妙处,又要在咏物中言情、寄托。本首咏物词就有“不离不即”之妙。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蝴蝶初翻帘绣”三句,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比喻,可以比声音、比形象、比情态、比心情、比事物,但都要抓住两者之间的可比之处。

  这首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就为歇拍的抒情句“长忆著、灞桥别后”作了铺垫,从而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又因上片巧妙用典,如“落花”、李白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而加浓了诗的意境。“灞桥”暗用了王勃“客心千里倦,春争一朝归。还伤北国里,重见落花飞”(羁春)。

  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孤高志趣。姚铉说:“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见贺裳皱水轩词筌)这是说写咏物诗词,可正面描写,也可侧面描写,或以反衬手法出之。本首下片,词人就用寒梅来衬白雪,既勾画了雪之洁白,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浓香斗帐自永漏”一句,写梅花在雪后深夜之时开放,清香从窗外飘入室内的斗帐中。“浓香”代指梅花。“漏永”即“永漏”,意夜深。

  “任满地、月深云厚”一句,既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衬托着洁白的雪更加光洁隽美了。歇拍“夜寒不近流苏,后庭梅瘦”,又是一个抒情句。赞美雪中梅花不畏寒冷,不同流俗,不趋炎势,只在冰清玉洁中独弄清影。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

  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彩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

猜你喜欢
  • 咏花诗词之《木犀》全诗原文鉴赏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朱淑真这首咏木犀七言绝句称赞木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弹压西风擅众芳”是说木犀花开是秋季,不畏西风,而又超越众芳,擅居众芳之

  •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赏析》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喜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

  • 李蔚超《仁青的青海,青海的仁青》

    龙仁青向我走来,北京的街景显然与他不相称。他喜欢穿黑或红T恤,系麻布方巾,手上串着几绕的玛瑙佛珠,黑发铮铮,像马的鬃毛,面孔经了风

  • 《赤兔》李贺文散文赏析

    1975年9月,我被公社选派到燕山脚下的一所中学当民办教师,任班主任并教两个班的数学课,与老教师董老师教同轨班,他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董

  • 《始安秋日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

  • 《送王进士之仕扬州序》原文|翻译|赏析

    清·汪琬2诸曹失之3,一郡得之4,此十数州县之庆也5;国家得之,交游失之,此又二三士大

  •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河上,地名,在今山东聊城观城镇东南,黄河岸边。这组诗共四首,依次分咏四时景物。此诗为第三首,写的是秋景。 在秋天的一个傍晚,诗

  • 水仙子·别怀·张可久

    水仙子·别怀 张可久 飞花和雨送兰舟,细柳垂烟掩画楼, 啼痕带酒淹罗袖,换金杯劳玉手。 大江流不尽诗愁。 象牙床上,鲛绡枕头,梦到并州。 张可久:1280-134

  • 《踏莎行·雾失楼台赏析》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

  •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诗《感遇》(第十九)赏析

    感遇(第十九) 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 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 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 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 雕刻以为尊? 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