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李贺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全诗赏析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劚剑等鬈珊肜溲邸?BR>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作品赏析

光秋:一作秋光。顽:一作硕。

  一块紫色而带青花的端州(今广东肇庆)石砚,何以如此获得李贺的赞赏?原来端砚石质坚实、细润,发墨不损毫,利于书写,且造型美,雕琢精,唐代已享盛名,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时曾推为第一。端砚以紫色者尤为世所重,唐代李肇国史补说:“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青花,即砚上的“鸲鹆眼”。它本是石上的一处青筋,可说是石病,但偏偏为人宝视。现在杨生正有这么一块青花紫石砚,无怪乎李贺要欣然命笔,一气写下这首笔饱墨酣的赞美诗了。

  诗一开头,就把赞辞献给青花紫石砚的采制者端州石工,称他们“巧”技赛过“神”功。“巧”、“神”这等字眼,用在这里,却力透纸背。

  接着,用神奇的彩笔描绘采石工人的劳动。唐代开采端砚石的“砚坑”,只有西江羚羊峡南岸烂柯山(一称斧柯山)的下岩(一名水岩,后称老坑)、中岩、上岩和山背的龙岩,其中仅下岩石有“青花”。杨生此砚,应是下岩所产的“青花紫石”。据宋无名氏端溪砚谱说:“下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又云:“下岩北壁石,盖泉生石中,非石生泉中。”采石工人则在岩穴之下、浸淋之中操作。可见“踏天磨刀割紫云”一句中的“踏天”,不是登高山,而是下洞底,踏的是水中天。你看:灯光闪烁于水面,岩石的倒影反映于水面,是不是水面如天幕,倒影似凝云?开石用锤凿,李贺既以石为“云”,自然就说用“刀割”了。“天”而可“踏”,“云”而可“割”,把端州石工的劳动写“神”了。

  “傭劚健保皞颉笔撬蛋咽槟ブ握耄皠(wán完)”是说在石面上雕刻成型。“唇”是砚唇,盛水处。此句写磨制雕刻石砚,极言工技之精。

  “暗洒苌弘冷血痕”,写紫石砚上的青花。唐人吴淑砚赋说:“有青点如筋头大,其点如碧玉晶莹。”人们所重,即此紫石中隐含有聚散的青花。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这里以“苌弘冷血痕”形容砚上青花。清代朱彝尊云:“沉水观之,若有萍藻浮动其中者,是曰青花。”(曝书亭集)青花在水中才显出它的美,故前句用“抱水”,此用“暗洒”二字,言“苌弘冷血痕”般的青花。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写置砚于书斋之中,试墨于日暖之候。试墨时用水不多,轻磨几下,已墨香盈室。此似写墨之佳──是最好的“松烟”和“麝香”所制;而实则写砚之佳,容易“发墨”。

  “干腻薄重立脚匀”,仍是写砚。砚以“扣之无声”、“磨墨无声”为佳。这块砚,石质干(不渗水)而腻(细润),砚体薄(平扁)而重(坚实稳重),砚品极佳。故磨墨时,砚脚紧贴案上,不侧不倚,磨墨其上,平稳匀称。

  “数寸光秋无日昏”,写墨的色泽皎洁如秋阳之镜,明净无纤毫昏翳。“数寸”言砚体不大。李之彦砚谱云:“惟斧柯山出者,大不过三四指”,正合“数寸”。故末句的“宽硕”,适与此相对。

  “圆毫促点声静新”,是说笔舔墨圆润饱满,砚不伤毫,驱使点画,纸上微有细静清新之声,盖非言砚有声也。此句由墨写到笔,但还是归结到砚之美。

  以上对青花紫石砚赞词已足,而意犹未尽,乃天外忽来一句──“孔砚宽硕何足云”。“宽硕”各本多作“宽顽”,似不如“宽硕”与上文“数寸”相对为胜。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称其出生地为尼山,好事者取尼山石为砚,借以“尊圣”。然尼山砚实不堪用,徒有其名,故李贺结语谓“何足云”,与起句“端州石工巧如神”意思暗对。一起一结,似无意,实有意。诗人心中的天平,称人称砚,都是有所轻重的。

  通篇写砚:砚质,砚色,砚型,砚体,砚品,砚德。而砚之为用,又离不开墨、笔、纸,尤其是墨,故亦涉及。它们虽作陪客,却借这几位佳宾来衬出了主人之美。全诗一句接一句,一路不停,络绎而下,如垂缨络,字句精炼,语言跳跃,无一费辞,无一涩笔。若非谙熟砚中三昧,绝难有此酣畅淋漓、妥切中肯之歌。

  (陈迩冬)
--------------------
赞端砚之佳也。

注:
1:青花紫石砚:青花紫石端砚也。青花,砚谱云:"端砚以青眼为上。" 紫石砚,宋蜀本无紫字。
2: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端州,今广东肈庆。踏天,登高山取石也。紫云,谓紫石如云。
3:佣劚剑等鬈珊肜溲郏河秳,磨去棱角,琢成圆形也。唇,砚边也。苌弘冷血痕,荘子云:"苌弘死,其血化为 碧。"言紫石之纹耳。
4: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薫:轻沤漂沫,此言砚润,磨墨生泡沫也。松麝薫,松烟麝香,墨香也。
5: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干,腻,薄,重,磨之,皆匀而不涩也。数寸光秋,墨色也。
6: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寛顽何足云:圆毫,笔也。促点,蘸墨状也。此砚发墨而不损笔也。孔砚,述异记云:"鲁国孔子庙中 有一石砚,或云夫子平生时物。"

附:

董懋策评曰:读此歌,知长吉体物精深,非奚囊中所可拾得者。读砚谱,皆不及,既少陵平石砚歌,亦但得其肤革,未臻神 理,以方此作,尤尹之视邢矣。

方扶南评曰:长吉之所长,真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凤尾竹客 撰<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
猜你喜欢
  •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全诗赏析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 清晨时,我步入这古老的寺院, 初升的太阳高高照耀着这佛禅高林。 曲曲折折的竹径,通向那幽

  • 《容斋随笔·女子夜绩》译文与赏析

    女子夜绩女子夜绩 【原文】 《汉·食货志》云:“冬,民既入[1],妇人相从夜绩[2],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谓一月之中,又得半夜,为

  • 苏轼《喜刘景文至》全诗鉴赏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毋乃迂。平生所乐

  • 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全诗赏析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朱门虽易地,玉树有余阴。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 赵嘏《七律·闻笛》千家诗赏析

    这首诗用拟人、夸张、通感、典故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听笛的音乐感受,赞扬吹笛人技艺高超。

  • 立冬唯美文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多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案,文案用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什么样的文案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立冬唯美文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唯美文案1  1、立冬时,祝福至:生活如画如诗,开心乐滋滋;爱情如醉如痴,温情暖丝丝;烦恼杳杳逃之,心情舒舒适适;迎着初升旭日,尽展潇洒英姿!  2、每天都会想念你,每月都想听到你的声音,每年都会有美好的期待,每季都不忘祝福你。“立冬”来临之际,祝你身

  • 咏花诗词之《水龙吟 牡丹》全诗原文鉴赏

    王沂孙 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玉阑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池馆家家芳事。记当时、买栽无地。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把

  • 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注释】 选自汉代《毛诗序》。 变风:指《诗经》中属于西周中衰以后的作品,被称为乱世之音。由于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诗作中对现实社会颇多感愤、怨刺之辞。 【赏析】 这是《毛诗序》对西周中期衰落后诗歌创作

  •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注释和鉴赏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五年秋 鲲鹏展翅 ① ,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② 。背负青天朝下看 ③ ,都是人间城郭 ④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 ⑤ ,吓倒蓬间雀 ⑥ 。怎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