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注释鉴赏
①咸阳:秦国的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百二山河: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载百万,秦得百二焉。”
②项废东吴:项,项羽(前232--前202),名籍。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推翻秦政权的斗争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为古东吴之地。后为刘邦击败,被困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自刎乌江。故曰“项废东吴。”
③刘兴西蜀:刘,指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曾经率领军队攻占咸阳,推翻秦的统治。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愿刘邦在关中立足,乃立他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见史记·项羽本纪),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故云“刘兴西蜀”.
④梦说南柯:李公佐南柯记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国王妻以公主,任命他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这是感叹刘、项的兴废也不过一场幻梦罢了。
⑤韩信:汉朝的大将。在推翻秦政权和楚汉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击灭项羽于垓下,使刘邦能够统一全国。但却被吕后杀害。兀的:这。也作“兀底”、“兀得”.证果:果报,结果。
⑥蒯通:即蒯彻,汉初的谋士。曾劝韩信背汉,“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韩信不听,乃佯狂为巫。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元无名氏据此写了隋何赚风魔蒯通的杂剧,说隋何识破蒯通诈妆风魔。赚来京城准备杀害,那蒯通历数韩信十大功劳,不当得此恶报,自己甘愿油烹火葬,和他生死相伴。终于得到刘邦的赦免。
⑦萧何:汉初大臣。曾经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说韩信是“国士无双”.汉政权建立以后,又觉得韩信“军权太重”.要“剪除了此人”,方才放心。还说“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做恁的反尚勾当。”事见赚蒯通杂剧。
⑧醉了由他:大醉不醒,哪管他成败是非。这是一种悲凉的嘲世和自嘲。
-
《诵其文则思其义,习其仪则行其道,则将谓之君子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诵其文则思其义,习其仪则行其道,则将谓之君子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韩愈 《送陈密序》,重道立德类名
-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
-
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特征问题一就如同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许多问题所采取的思路那样,中国现代诗论的发生发展也常常被置于中外文化交
-
此诗原题《海西庵夜》,陈衍辑《近代诗钞》,改为《独夜》,更为切合题旨,并廓展了诗的意境,避免了原题因过于坐实而显得拘泥局促的不足。
-
《小腆纪年附考》 清徐鼒撰。徐鼒(1810~1862)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福建知府等职。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农民军攻克南京,他回家乡六合组织团练,并亲上前线与
-
吴王池馆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记名。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
水乡的春 惊蛰的雷,贴着河面滚过;春分的雨,擦着屋檐泼来。沉睡了一冬的水乡,眨了眨惺忪的睡眼,连打了几个哈欠,慵懒地伸了伸腰
-
原文 钱思公 1 虽生长富贵 2 ,而少所嗜好 3 。在西洛 4 时,尝与僚属言:平生惟好 5 读书,坐则读经史,卧 6 则读小说7,上厕 8 则阅小辞 9 ,盖未尝顷刻 10 释卷 11 也。谢希深
-
千戈万槊拥篦篱,九日清樽岂复持。(是日南都敕使按兵。)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逍遥琼馆真堪羡,取次尘缨未可縻。迨此暇时须痛饮,他年长剑拄君颐。
-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