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永遇乐》全诗鉴赏
作品赏析
【注释】:原序: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 。当时,东坡已至海州,想起与巨源润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动,遂作此词。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 ,“随人千里 ”;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 ”,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 。“凭仗 ”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念我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 ,长夜无眠 ,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 ”,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
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火云挥汗日,山驿醒心泉。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 作品赏
-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凌霜傲雪,孤独地盛开。远远地望去如雪般一片洁白,然而,我却知道这不是白雪,因有一阵阵暗香袭来。 (王
-
咏史怀古诗历朝历代就是文人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对项羽——这位褒贬不一的霸王的评断更是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 ,如宋《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项王庙诗》(王安石)、唐《题乌江亭》(杜牧)、明《书项王庙壁》(万象春)都是其中名篇,当然也
-
贤相辅明主,苍生寿域开。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岂是无多士,偏蒙不弃才。孤坟三尺土,谁可为培栽?
-
刘禹锡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这首诗描绘夔州初春的明丽景色和当地人民热爱生活的愉悦情怀。 第一句写天气和江上楼阁:“江上朱楼新雨晴”。春雨初晴,空气清新,
-
3月25日 西北野战兵团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 : 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以5个旅守备延安及其以南占领区,以10个旅的兵力积极寻找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决战,企图将
-
宗教与诗歌 宗教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
-
(节自 《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① 。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 ② 。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 ③ 。蚡辩有口,学槃
-
科学史专著。四编。清阮元主撰,合作者李锐、周治平;续编仿《畴人传》体例由罗士琳编撰,三编由诸可宝编撰,四编由黄钟骏父子编成。 《畴人传》的编撰年代阮元自己写于卷首的凡例中,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
【3511】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国企角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著,贾涛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59元)△本书主要探讨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