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清庙之什
清 庙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维 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
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烈 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于乎!前王不忘。
天 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昊天有成命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我 将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时 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执 竞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思 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 ① 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② ;君之视臣如土芥 ③ ,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三) 注释 ①视:看作,对待。②国人:国民,平民
-
【解题】 此诗最大特点之一,是以美景托愁。诗开首就展现出一片桃源景象,把人引到一个世外桃园之中,何来谈愁。随着诗人进山的行程,人们看到的是:林木深深,溪流潺潺,麋鹿出没,野竹、飞瀑、碧峰,犹如美不胜收
-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事既两大缪,飘然镊遗风。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茂陵秋风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1],巴山夜雨涨秋池[2]。 何当共剪西窗烛[3],却话巴山夜雨时。 [题解]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
-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情发露,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 “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这一问,从古到今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问春何苦匆匆,问春去往何处,问春几时归来;问得带七分难舍,问得带三分哀怨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
-
毛泽东诗词《五律·看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 ① ,杭州一望空 ② 。 飞凤亭边树 ③ ,桃花岭上风 ④ 。 热来寻扇子 ⑤ ,冷去对佳人 ⑥ 。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⑦
-
《庠序学校之设,靡有不备。》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长歌行无名氏【原文】青青园中葵[1],朝露待日晞[2]。阳春布德泽[3],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4]至,焜黄华叶衰[5]。百川东到海[6],何时复西
-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 [述要] 孔子进周公庙,遇事都发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叔梁纥之子懂礼呢?他进了太庙,每件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