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李商隐·夜雨寄北》题解与鉴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1],巴山夜雨涨秋池[2]。
何当共剪西窗烛[3],却话巴山夜雨时。
[题解]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梓州(今四川三台)任幕僚期间寄赠长安友人的。长安在梓州北面,所以说“寄北”。在暗淡的灯光下,巴山的夜雨声中,诗人向远方的朋友倾吐羁旅的愁苦,渴望着重逢。设想有那么一天,与朋友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剪去烛花,再向友人诉说今宵巴山夜雨中思念的情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注释]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包含着一问一答,意思是说你问我几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还没个准啊!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这一句用一个“涨”字,绾结巴山、夜、雨、秋、池几个景物意象,展现寂寥凄清、迷蒙萧瑟的画面,渲染出浓重的愁情。
[3]何当:何时。
-
【3684】社会主义“有点潮”(节目组编写,湖南人民出版社,14 7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55元)△引言:人间正道是沧桑:1—6集:①乌托邦
-
自学坐禅休服药,从他时复病沉沉。此身不要全强健,强健多生人我心。
-
东道烟霞主。西江诗酒筵。相逢不觉醉。日堕历阳川。
-
诗人和刘季高都是主战派,但是,当时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当权,因此遭到排挤。在路经镇江时,写下了这首忧时忧国的感愤乐章。开篇以故人相会颇题。颔联抒发感慨。出句有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风味,主和派“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些长枪大剑也没有什么用了。对句有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风味,壮志难酬的
-
作者: 庄朝用 【原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处】唐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其一 》。 【意思】黄河九曲百环 远远地直达白云之间, 一座孤零零的城池 四周环抱着万仞高山。
-
鲁 迅 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大抵因为寡妇是鬼妻,亡魂跟着,所以
-
毛氏之作多抒写闺情:或借咏物寄托(如《满江红·暮春柳》),或以梦思传写(如《兰陵王》),往往婉丽细腻,颇有动人之情。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明崇祯元年(1628)刊本《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目录书影 明崇祯元年(1628)刊本《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斥奸书》。八卷四十回。题“吴越草莽臣撰”。
-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出处】唐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意思】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全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