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济南由此也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学中心。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
这组诗作于梁启超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从诗面看,这里选的两首各有侧重。
-
旅夜口占 月白风清夜若何,撩将秋思满江波。 怪他唧唧蛩声切,偏向离人枕畔多。诗词类别:写景抒情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
-
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许也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洗砚修良
-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淳真之性情与自然之语言,是陶诗之体和用。其性情之淳真,
-
青面兽杨志在《水浒传》中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因为他不同于劳动人民出身的李逵、武松,也不同于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林冲与鲁智深,更不同于地主阶级出身的卢俊义和柴进。《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杨志的艺术构
-
《先秦散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原文鉴赏
-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①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②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③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④ 【注释】 ①漠漠:烟雾弥漫的样子。谢朓《游东田》:“远树暖阡
-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 ① 。植木县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子往晏子之家 ② ,说曰:“负郭之民贱妾 ③ ,请有道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