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读陆游诗集引起感慨
读陆放翁集(四首选二)·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其二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组诗作于梁启超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从诗面看,这里选的两首各有侧重。
第一首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都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突出一人。“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首诗末作者有自注:“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炼,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第二首主旨在为陆游鸣不平,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对陆游的深切理解。“辜负胸中十万兵”指出陆游具有杰出的军事谋略,却不能得到正常的使用发挥。“百无聊赖以诗鸣”说他一腔报国之志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既无从施展,愁闷无聊之余只好以诗歌抒发襟抱。“以诗鸣”用韩愈送孟东野序里的话,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发愤著书”说的范畴。这两句指出陆游诗的创作动机。人们总是把陆游当作一个诗人看,而作者的眼光就深刻得多。后面两句用一反问领起,既概括了陆游诗的总主题,又表现出对陆游更深入的理解同情:有谁怜惜放翁的一腔爱国悲愤呢?一说到外族入侵,他总是心情激荡难平。“谁怜”的反问包含了无人理解的意思,能够指出这一点,当然就说明了只有作者才是陆游的真正知音。
两首诗看去都简洁明了。前者雄直奔放,后者雄直沉郁;前者充满阳刚之气,后者则亦悲亦慨。这些风格特征,于“亘古男儿”的陆游其人其诗来说,也是兼而有之且相当突出的。因此,这两首诗非但内容上为放翁之知音,风格上亦为放翁之余响。那么梁启超为什么千载之下对陆游如此倾重呢?这就不能不同他“诗界革命”的倡导联系起来。他阐述“诗界革命”主张的饮冰室诗话,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对此,杨香池偷闲庐诗话说:“清之季世,国人盛倡革命,一般文人,如梁任公辈,欲借诗歌鼓吹民气,尊崇尚武,好为雄壮之词,……至谓吾国数千年来,民志卑弱,皆由是类诗歌之厉阶也。”可以说,梁启超这两首诗的根本命意与主导风格,都已包含在这段话里面了。
-
缄题重叠语殷勤,存没交亲自此分。前月使来犹理命,今朝诗到是遗文。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令狐与梦得手札后云:见乐天君,为伸千万之诚也。] 作品赏析【注释】:原
-
君子 天子无妻①,告人无匹也②。四海之内无客
-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鲍照出身微贱,仕途偃蹇,空有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两句表达父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父爱的诗句,要两句,描写父爱的古诗词,描写父爱的诗句古诗词。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
-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一本无此二句)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幸古诗词,内容包括带“幸”字古诗词,关于幸福的古诗词,表示幸运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白话译文: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
-
作者: 于佩君庄朝用魏惠明董丽敏王绍艳 【原诗】:何
-
【原题】:建炎丁未自中夏徂秋不雨七夕日戏成一诗简牛郎织女云
-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
-
古文观止·苏轼·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