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玉蝴蝶》全诗鉴赏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作品赏析
【注释】①堪动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③潇湘:原是潇水和湘水之称,后泛指为所思之处。
【评解】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
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
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以昔日之
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
“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篇。起言凭栏远望,“悄悄”
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水风”两对句,实写蘋老、梧黄之
景。“遣情伤”三句,乃折到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几孤”句,言文酒之疏。
“屡变”句,言经历之久。“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念双燕”两句,言思念之切。
末句,与篇首相应。“立尽斜阳”,伫立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
-----------------------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 ,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这种情怀,又落脚到 “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蘋花渐渐老了 ,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 ,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蘋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蘋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在词中是一转折。在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 ,又统摄全篇 ,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 ,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 ”,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在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 ,无人可托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 、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 。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 ,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 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在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 ,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 ,人我双合,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他久久地伫立在夕阳残照之中 ,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在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
清·陆次云 回首望家山, 渐远山渐低。 侧听岸旁语, 乡音已渐移。 放舟入大河, 烟水无端倪。 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 无如交行舟, 倏忽已远离。 《文心雕龙·情采》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
这首诗多次被用为诗歌鉴赏的材料,但对其鉴赏的文字却非常少。这并不是黄庭坚的诗中佳作,但代表了他的诗歌特色:“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风格奇硬拗涩。全诗整体用典,局部诗句也用典,所以意思有点难理解。 首先说说标题,“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细心地读者一眼就会发现这是一首应和诗。古
-
诗题所云大悲寺,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第四处,创建于元代,是游览胜境。作者此诗,可为大悲寺增添一个故实。
-
南岳诸刘岂易逢,相望无复马牛风。山公虽见无多子,社燕何由恋塞鸿。(昔与巨源、刘贡父、刘莘老相遇于山阳,自尔契阔,惟巨源近者复相见于京口。)高才晚岁终难进,勇退当年正急流。不独二疏为可慕,他时当有景孙楼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课本下册古诗词三首,内容包括小学五年级课本下册,5古诗词三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谁知道,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资料。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牧童》作者:吕岩(唐)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
-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
-
[唐]杜甫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韵律操歌词,内容包括古诗韵律操的歌词,古诗韵律操歌词二十首第一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古诗词韵律操歌词的作者和朝代、题目。古诗韵律操歌词 告诉你来告诉他 告诉爸爸和妈妈 背诵古诗并不难 一背一串顶呱呱 你对上来我接下 我们一起来背吧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作者: 王褒 【原文】:匡机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
金亡之后,词人重游故都,触景生情,咏词寄怀。 上片追忆金朝往昔盛况。“日射云间”二句意谓昔日在阳光照耀下的皇宫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红墙参差,一片昌盛景象。“西山”句,回忆曾将“西山晴雪”写入新诗的旧事,借眼前之景写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