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或谓作于贬谪途中,然刘长卿曾两遭贬谪,不知哪一次贬谪经过长沙。题一作过贾谊宅。过:访问,凭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时称贾生。博学能文,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三年,抑郁而死。元和郡县志卷二九潭州长沙县:“贾谊宅,在县南四十步。”诗中悼念贾谊,也是申诉自己的不幸。开头已说“谪宦”,最后却问“何事到天涯”,怨屈之意言外见之。意境含蓄,感慨深沉。 【注释】 ①贾谊: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被贬出任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被重用,抑郁而死。②栖迟: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飞不起来,用以暗喻贾谊的失意。楚客:流落到楚地的客人,此处指贾谊。③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这两句诗化用了贾谊鵩鸟赋 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 “庚子日斜兮,服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的感喟。诗人借用其字面,创造了 “人去后”、“日斜时” 的倍觉神伤的气氛。④怜君: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诗人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译文】 贾谊贬谪三年滞留长沙城,象鸟儿敛翅难以飞长空。年复一年时间已过千百年,只留给后代文人学士无限悲痛。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一派凄清,我被贬长沙独自访遗踪。环顾宅边的树木凄寒凋落,夕阳西沉树影依稀令人感慨无穷。汉文帝本是贤德的君主,对贾生仍是那样薄恩无宠。我久久地在贾谊宅边沉思绯徊,枯草飘舞黄叶乱飞夜色沉沉。可怜你多才的贾生,为何被贬天涯悲愤重重。 【全诗赏析】 二千多年以前,耿直的楚大夫屈原遭谗被贬,忧伤不已,行吟泽畔,愤发笔端,最后自沉汨罗江而死。据荆州记云: “长沙罗县,北带汨水。去县四十里是(屈)原自沉处,北岸有庙也。”在此一百多年以后,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的贾谊又遭谗被贬至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再九百多年以后,又一耿直之士刘长卿被贬南迁,途经长沙,凭吊故迹,触物伤怀,情不能已,于是写下了这首长沙过贾谊宅。 诗首联便醒目地道出一“悲”字。上句叙写贾谊蹭蹬失意的贬谪生活,同时暗合题目中的“贾谊宅”;下句作一评述: “万古惟留楚客悲。”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贾谊过湘,曾作吊屈原赋,痛哭“呜呼哀哉,逢时不祥”。居湘三年,有鵩鸟入室(当时人认为鵩鸟是不祥之鸟),贾谊又作鵩鸟赋,哀叹不幸,抒写郁愤。这句是说,贾谊的不幸遭遇千百年来使人悲伤叹息。这里的“楚客”其实也包括了其他流落楚地(长沙)的客子,当然也包括刘长卿自己,而楚大夫屈原就更不必说了。屈原作楚辞,声极悲恻;贾谊作吊屈原赋,又悲屈原之悲;而自己及其他后来者身处此地,触物伤怀,更觉悲伤。所以,这一句不仅抒古人之悲,亦是自悲。 颔联是具体地写题目中的“过”字。在贾谊故宅,俯见枯黄秋草,仰见寒林斜日,一派萧条肃杀的景象。这种氛围,以及“独寻”、“空见”等动作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作者怅惘忧怨、孤寂落寞的心情。同时,这两句也是巧妙地化用了贾谊鵩鸟赋中自哀不幸的句子: “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这样,使诗的内蕴更为深厚,忧伤哀怨的情感色彩更为浓郁。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感情强烈,直抒忧愤。上句有一关键词“犹”,有道的汉文帝也竟如此寡恩,那么无道的昏君又怎会施恩于臣呢?这里,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当时的皇帝。 这一句,幽曲悲愤,不直说胜似直说。下句笔锋一转,说贾谊在湘水边作吊屈原赋以吊屈原,但湘水无情,岂能理解他的心情?这一句其实是在抒发自己忧怨悲愤、不被理解的沉痛心情。贾谊吊屈原,屈原不可能知道;自己吊贾谊,贾谊也不可能知道,除此而外,又有谁能理解呢?“国其莫我知兮,独堙郁其谁语?”(贾谊吊屈原赋)这是贾谊的悲哀,也是刘长卿自己的悲哀与痛苦。 尾联紧承颈联,以低沉的调子抒写自己的沉痛忧怨之情。上句写凋残萧瑟之秋景,下句是问贾谊,也是自问;是怜君(贾谊),也是自怜。贾谊“到天涯”,是因遭谗被贬,自己也是如此。为贾谊而伤感而不平,当然也是表示自己的悲愤不平。 这首诗,明悼贾谊,实为自伤。作者处处写贾谊,但处处注入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处处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难得的是,作者将贾谊吊屈原,自己吊贾谊以及自抒忧愤融为一体,不着痕迹而又大大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蕴,益使作品含蓄蕴藉,悲恻感人。 【评论】 过贾谊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初读之似海语,不知其最确切也。谊鵩赋云: “四月孟夏,庚子日斜,野鸟入室,主人将去。”“日斜”、“人去”,即用谊语,略无痕迹。(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三引徐兴公) 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沈德潜唐诗别裁) 一解看他逐句侧卸而下,又是一样章法。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人去后”,轻轻缩却数百年;“日斜时”,茫茫据此一顷刻也。五、六言汉文尚尔,何况楚怀者!言自古谗谄蔽明,固不必皆王听之不聪也。“怜君何事”者,先生正欲自诉到天涯之故也。 ( [清]金圣叹选批唐诗卷三) 刘长卿过贾谊宅诗云: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只言贾谊而己意自见。(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首二句叙贾谊宅。三、四“过”字。五、六入议。收以自己托意,亦全是言外有作诗人在,过宅人在。所谓魂者,皆用我为主,则自然有兴有味。否则有诗无人,如应试之作,代圣贤立言,于自己无涉。公家众口,人人皆可承当,不见有我真性情面目。试掩其名氏,则不知为谁何之作。张冠李戴,东餐西宿,驿传储胥,不能作我家当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八)
猜你喜欢
  • 描写荷花莲花的古诗词(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荷花莲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莲花的古诗词,关于莲花和荷花的诗句,写荷花的诗句古诗大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翻译: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

  • 白居易《除夜宿洺州》全诗赏析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赏析》

    【注释】:[1]燕云:宋代曾设置燕山府路及云中府路,包括今河北、山西二省北部的地区,简称燕云。原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北望燕云诗人有无限感慨,此次北去,吉凶未卜,江水悠悠东去,象征南宋国运已一去不复返了。

  •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原文与赏析

    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667—730)

  • 《连州阳山归路·吕本中》原文与赏析

    吕本中稍离烟瘴近湘潭, 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 强言风物胜江南。宋室南渡

  • 《新嫁娘词·王建》原文与赏析

    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写新嫁娘试作羹汤侍奉婆婆

  • 《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赏析》

    【原题】: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像知其裔家是邦今阅一纪沿檄莆中遇军事判官邵即其人也因请观常山平原二像并大历颢会昌嗣二诰为赋长句

  • 《新凉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

  • 明清小说之《红楼梦·黛玉焚稿》内容解读与赏析

    作者把“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两个高潮放在一起来写,把黛玉、宝玉包括宝钗三个人的悲剧,拧在一起,力量攒足,一下子把情节抛向高潮。这种矛盾冲突的形成是人物思想、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

  • 唐宋词之《刘克庄《贺新郎》》原文、鉴赏和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刘克庄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①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试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