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原文|鉴赏|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白居易描绘杭州西湖的诗篇中,这一首最为有名,历来广为传诵。这首诗写的是西湖的早春景色,但不是静止地描画春景,而是随“行”随吟,诗人观景的立足点不断变化,绘景富有流动感,使读者也仿佛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路赏春。诗题不言“春色”、“春意”,而言“春行”,作者的命意是值得细细玩味的。
诗中写的游程是从孤山脚下到湖东一角之白堤,把一路扑面而来的春色收于笔底。两个名词“孤山寺”、“贾亭”和两个方位词“北”、“西”,点明“春行”之起点,好象只是平常的交代,但却立即给人以过寺院、越亭阁、沿山径的前行移动之感。贾亭,是唐贞元年间杭州刺史贾全所建,又名“贾公亭”,今已不存。诗人在踏春之始,即看到物候宜人,景色适时:西湖平滑如镜,流荡不定的云气轻轻地浮在湖面之上。这全景的一瞥流露了诗人赏春的适意之情。中间四句就象四个近镜头,把行中所见的早春景色作了逼真的描画。用“几处”、“谁家”这两个带着泛问式的词语,表现一路游目四顾的情状,并对春的信息呈现于眼前感到惊喜。用“渐欲”、“才能”两个虚词,表现了对早春花草初发的生机活力的入微体察。这四个跳跃式的、各自独立的画面,组成了一幅西湖观景图,使人感到早春西湖随处皆赏心悦目,真有应接不暇之美趣。作者不明言“行”,但通过不断变化的景物图像自然显示了随行随看的动态。最后两句又具体点明“春行”,是从孤山开始,行经白沙堤(即今之白堤),爱之不胜,真舍不得离去。诗人一路行来,随心指点湖头春色,读者也就跟着他这位艺术向导,获得了美的享受。
诗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精确地捕捉景物的意态,显示早春西湖的独特的季候特征,这是这首诗的一个艺术特色。莺是“早莺”,而且在“争暧树”;燕是“新燕”,而且在“啄春泥”,都是那样的雀跃欢欣,迎接春天的到来。花是“乱花”,而且是“渐欲迷人眼”,决不是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深春景象;草是刚刚能掩没马蹄的“浅草”,决不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萋萋春草。正是这些透露着早春气息的景物,使作者感受到了生意和春的活力,心头喜不自胜,在写景描状中融进了愉悦之情,难怪诗人有“行不足”之抒发了。诗人在杭州曾写过一首立春后五日,诗中云: “遇物尽欣欣,爱春独非我。”从这首钱塘湖春行中,我们也可看到诗人对西湖早春的欣欣物态的深深的赏爱。
前解先写湖上。横向,则为寺北、亭西;竖展,则为低云、平水;浓点,则为早莺、新燕;轻烘,则为暧树、春泥。写湖上真如天开图画也。后解方写春行。花迷、草没,如以戥子称量此日春光之浅深也。“绿杨阴里白沙堤”者,言于如是浅深春光中,幅巾单袷款段闲行,即此杭州太守白居士也。五、六是春,七、八是行。(金圣叹选批唐诗)
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方东树续昭昧詹言卷十八)
-
楚茨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
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折桂令·寄远朝代:元代作者:乔吉原文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赏析起首一问,实
-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
-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来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这是杨万里中年作品,是在孝宗淳熙六年(1179)他自朝廷
-
金圣叹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的回评中,称赞它“为艺林之绝奇也”。在今天看来,这一回的描写也可以称作中国古代小说中“绝奇”的篇章。 首先,它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在《水浒传》以前的我国小说中,
-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君行过到炉峰下,为报东林长老知。
-
林逋《书寿堂壁》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②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③ 【注释】 ①寿堂:生前造的墓室,即寿坟。②结庐:筑室晋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萧疏:
-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为谁甜。
-
《立志要高不要卑……立志要定不要杂,要坚不要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立志要高不要卑……立志要定不要杂,要坚不要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陈淳 《北溪字义·志》,立志于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