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英国]拜伦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好像
无云的夜空,繁星闪烁;
明与暗的最美的形相
交会于她的容颜和眼波,
融成一片恬淡的清光——
浓艳的白天得不到的恩泽。
多一道阴影,少一缕光芒,
都会损害那难言的优美:
美在她绺绺黑发上飘荡,
在她的腮颊上洒布柔辉;
愉悦的思想在那儿颂扬
这神圣寓所的纯洁、高贵。
那脸颊,那眉宇,幽娴,沉静,
情意却胜似万语千言;
迷人的笑容,灼人的红晕,
显示温情伴送着芳年;
和平的,涵容一切的灵魂!
蕴蓄着真纯爱情的心田!
(杨德豫译)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1814年,1815年发表于诗集希伯来歌曲中。
1814年6月,年轻的拜伦参加了一个聚会,在聚会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表妹——美丽的威莫特·霍顿夫人,夫人当时正在服丧,身穿黑色的礼服,衣服上装饰有许多闪亮的小金属片。拜伦惊艳于威莫特夫人乌黑的秀发、雪白的面庞,以及服饰映衬下全身各种光和影的熠熠闪动,这种感受也成为这首诗歌对威莫特夫人的最突出的描绘。据拜伦的好友詹姆士·W.韦伯斯特介绍,如见天人的拜伦那晚心事重重,不苟言语,回到家后,要了一杯白兰地酒,举杯祝表妹身体健康之后,就回房休息了。丘比特和缪斯的魂魄一直在他心头萦绕,第二天,他就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诗。
这首诗塑造了拜伦心目中理想、完美的一个女性形象。诗歌一开始,拜伦便用一个新颖别致的比喻瞬间吸引了读者——把美女比作静谧幽深、繁星闪烁的夜空;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这一感受的由来: 她的整个仪容和流转的眼波流露出明与暗的最美妙的光与影的交融,一种白昼无法见到的朦胧、神秘又恬柔的光芒。光与影、明与暗,这两种相对的特质,在她身上和谐地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展现出她飘忽若神的丰姿和绰约动人的神态,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美感。第二节,诗人尝试描绘这种难以言表的完美,她飘动的乌发和焕发光彩的脸庞,闪动着美丽和优雅, 而这外在之美更来自夫人纯洁高贵的内心,她沉静、柔和的气韵映射出她安详、善良的品行。诗人告诉我们,夫人所拥有的光与影的美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多一道阴影,少一缕光芒,/都会损害那难言的优美”,令人不禁想起中国古代诗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绝色的东邻女子的描绘,“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第三节中,诗人再次捕捉她的神韵气质。温婉恬静又含情脉脉的神情从她的脸颊和眉宇间透出,她迷人的笑容和灿然的神采,告诉人们她有颗善良的心,她的胸怀、思想与世间万物和谐宁静地相处,她的心里充溢着纯真的爱。
除了容颜和眼波、黑发,诗人没有对夫人的外表之美做更多的描绘,而是很快转向她的内心世界,赞美她的品德、性格。诗歌清晰传达出这一主题: 她的外在之美完全是她内在之美的映射,来自她沉静恬美的思想和纯洁可爱的心灵。
(张素玫)
-
野田黄雀行曹植【原文】高树多悲风[1],海水扬其波。利剑[2]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3]。罗家[4]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家家尽欢喜,孤妾长自怜。幽闺
-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况属临泛美,而无洲渚喧。漾水向东去,漳流直南奔。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水碧或可
-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
-
集大成者韩非的《韩非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
-
萧纲 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里叶,復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风,风还影合离。 这是一首咏栀子花诗。 诗的前两句总的描写栀子花的颜色及它那明亮的姿态。白色的花格外招人喜爱,它洁白如玉,明亮晶莹,生
-
秦州杂诗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作者
-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
黄庭坚 玉花照夜今无种,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天育,天子所蓄养的马。伯时是李公麟的字,他的生平,详见韩驹《题李伯时画背面仕女》赏析。李公麟以人物画称名于画史,但他初时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