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成者韩非的《韩非子》
集大成者韩非的韩非子
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我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约公元前281年,韩国国君歇的妃子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韩非。韩非从小就聪明好学,后来拜著名的荀子为师,学习各种经论。他虽师奉荀子,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子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而是在当时新的历史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喜刑名法术之学”,并“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当时法家之集大成者,被人们尊称为韩非子。
当时,韩国是“战国七雄”最弱小的国家,韩国邻近的秦国非常强大,为此韩国饱受秦国的威胁。再加上此时的韩王安个性懦弱,政权落入重臣之手,国内外形式都十分危急。
韩非眼见韩国国力日趋衰弱,内心非常着急,他便吸收了儒、道和法家商鞅的学说,提出一套要把君主的权威提高到绝对的地位的理论。他多次向国君上书进谏自己的这套治国理论,然而国君对他的进谏置若罔闻,始终都没采纳。
韩非大失所望,在悲观失望之余,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并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自己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韩非写的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后,秦国国君嬴政读后大加赞赏,佩服地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
嬴政对五蠹和孤愤推崇备至,仰慕已极,但却不知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有一天,嬴政问国相李斯知不知道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李斯便告诉嬴政是他同学韩非的著作。
嬴政一听非常高兴,他马上说:“你把你这个文采斐然的同学叫到秦国,让他做我的门客吧。”
李斯说:“大王,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是韩国上任国君歇的儿子,这任国君安的弟弟,韩国怎么肯让他来为秦国出力呢?”
嬴政想了想说:“韩非这么有才华,让他留在韩国,我岂不是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我一定要把他弄到秦国来,我一定要见见这个了不起的大才子。”
为了见到韩非,嬴政便急切下令攻打韩国。韩国国君安本来一点都不重视韩非,也从不任用他,但在这种形势急迫的情况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韩非出使秦国求和。
嬴政见到韩非十分高兴,他本来想重用韩非。国相李斯和上卿姚贾怕韩非取代了他们的位置,便极力在秦始皇面前诽谤韩非。嬴政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即不信任韩非,也没有重用他。
后来,韩非去世后,当时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嬴政在韩非子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做了始皇帝,号称秦始皇。
-
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
顾况诗《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且喜晒谷天晴。 (据中华书局本《全唐诗》) 这是一首纪行小诗。记述和描写自己夏日到山村农家的见闻。 “板桥人渡泉声”写自己行经山涧板桥,听
-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出处】唐白居易《 买花 》 【翻译】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
-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1) ;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2) 。而浮生若梦 (3) ,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 (4) ,良有以也 (5) 。况阳春 (6) 召我以烟景 (7) ,大块 (8)
-
新第谁来作并邻,旧官宁复忆星辰。请君置酒吾当贺,知向江湖拜散人。
-
汉郎清晓赤墀趋,楚老西来望隼旟。侍史护衣薰蕙草,辘轳要◇从骊驹。阳春绕雪歌低扇,油幕连云水泛渠。千里修门对涔浦,好寻遗玦吊三闾。
-
使君意气凌青霄,忆昨欢娱常见招。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饶。东流江水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愿携王赵两红颜,再骋肌肤如素练。通泉百里近梓州,请公一来开我愁。舞处重看花满面,尊前还有锦缠头。 作品赏
-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县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璧。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作品赏析【注
-
王昌龄的《闺怨》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心上人的诗。诗中以流畅的古典词汇和韵律,表达了女子的苦闷与思念之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富有感情。全文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展示了王昌龄的才华与诗思。这首诗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佳作之一。
-
夏种 南风习习月东山,饭熟分秧人未还。 弟哭欲眠难哄静,急呼阿母到田间。诗词类别:写景抒情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