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咏海棠诗鉴赏
韩维
昔年曾到蜀江头,绝艳牵心几十秋。
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到西州。
韩维的这首小诗,颇耐人玩味。
我们知道,蜀江的桃花是很逗人喜爱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与蜀江有关的悲凉而凄艳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与李杨风流故事同时,人们不会忘记唐明皇对杨贵妃酒后失态的那个聪明而形象的比喻:“海棠春睡未足耶!”
“昔年曾到蜀江头,”至于为何来到蜀江头,不得而知。不过,蜀江的海棠,却教诗人难以忘怀,至于“绝艳牵心几十秋。”海棠花能使诗人几十年牵肠挂肚,真不愧是“花中神仙”。“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过西州。”意思是说,今天来到展江亭,看到栏边的海棠,远胜蜀江的海棠,使之黯然失色,于是“梦魂不复到西州”。西州指四川,即蜀江头。不言而喻,蜀江的“绝艳”不仅使诗人“牵心几十秋”,而且是梦魂常常过西州。
这首小诗着力在描绘展江亭的海棠之美。然而无一字涉及其状貌及情态,只是在第二句有“绝艳”的字样,可“绝艳”又是什么样?于是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牵心几十秋”给“绝艳”作了脚注。至于展江亭的海棠美到什么程度,诗人只说“梦魂不复到西州”。这就是对展江亭海棠的描绘。因此,这首小诗的重心移到第四句。为何“梦魂不复到西州”,乃是因为“今日栏边见颜色”。第三句为结句作了很好的铺垫,巧妙而有力地唤起结句。田雯古欢堂集论七绝云:“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宜,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杨载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四句收之。”设若有第三句作为铺垫、引领,结句岂不令人突兀? 然而更妙的是第四句。绝句的句法要求“句绝而意不绝”。这首小诗的三、四句的因果关系已交割清楚,即所谓“句绝”。然而,展江亭的海棠到底什么样?诗人把这一切都留给了读者,由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自由创造。这种手法,显然是吸取了古诗的营养。如陌上桑中的罗敷,写了她的发式、服装、形态、年龄,但到底是何种模样?诗人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可见,罗敷是美丽动人的。然而,她到底是什么模样,只好由读者去想象了。
伊瑟尔说:“文学的本文也是这样。我们只能想见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写出的部分才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阅读过程中的现象学研究,转引自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出版者前言)。
然而,诗人又并非故作玄虚,使人无从把握与捉摸,因为,海棠花为一般人所常见,故作为读者来说,是不难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来驰骋想象的。
-
清江引·九日 无名氏 萧萧五株门外柳。屈指重阳又。 霜清紫蟹肥。露冷黄花瘦。 白衣不来琴当酒。
-
榜舟南山下,上上不得返。幽事随去多,孰能量近远。阴沈过连树,藏昂抵横坂。石粗肆磨砺,波恶厌牵挽。或倚偏岸渔,竟就平洲饭。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余年懔无几,休日怆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南溪亦清
-
【解题】春草谣,诗人自制的乐府旧题一种,《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以春草为怀人之物”。 【注释】:〔1〕不解:不理解。 【简析】本诗是化用《招隐士》诗意而发挥,其特色主要有二点,一是春草充公人格化,想象其
-
《卖布谣(一、二)》 刘大白 卖布谣(一)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卖布买米, 有饭落肚。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弟弟裤破, 没布补裤。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是谁买布, 前村财主。 土布粗, 洋
-
【诗句】车辚辚,马萧萧 【出处】唐杜甫《 兵车行 》。 【翻译】辚辚:战车前进时发出的声响。萧萧:战马出征时发出的嘶鸣。 此联的意思是:战车咕噜噜地响啊,战马吁萧萧地叫啊! 后用来形容壮士出征时悲壮的
-
【3431】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提升(高敬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2 4万字,2013年1月第1版,2017年4月第3次印刷,36元)△共12章:[1]把握
-
独起望山色,水鸡鸣蓼洲。房星随月晓,楚木向云秋。曲渚疑江尽,平沙似浪福秦原在何处?泽国碧悠悠。
-
名言: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之通,毋强开其所蔽。 注释: 强(qiang): 迫使, 勉强。蔽: 不明之处。 句意: 善于进行启发教育的人, 应当依据对方明白事理的状况而逐渐使之通晓, 切勿勉
-
古文观止·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相如之
-
多年前第一次看到作家丁力的小说,立刻被小说中人物的生存方式吸引。小说里那些中国式的冒险家,还有更多为谋生奔波的芸芸众生,从祖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