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宁夏回族的由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宁夏回族的由来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抚育中华各民族的儿 女茁壮成长。在黄河上游的六百里宁夏平原上,由 于深深地受益于它的惠泽,一个民族在那片肥沃 的土地上耕耘和开拓,终于形成一处当代我国最 大的回族聚居地区。
回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是较年轻的民 族之一,而宁夏则是中国回族最早入居的地区之 一。早在唐代,许多大食及西域各国穆斯林军士、 商人及贡使就时常过往于宁夏。公元645年,唐太 宗率领百官在灵州会见来自西域各国包括许多穆 斯林部族的人士,那是一次历史上规模浩大的盛 会。当唐太宗圆满地结束这次会面之后,他下令在 灵州等地设立特别州府,以安置希望永久居住下 来的一些穆斯林民族。灵州即今日宁夏灵武县一 带。
到了北宋、西夏时期,又有更多的东来的穆斯 林客人从玉门、酒泉的古代“丝绸之路”过来,再经 西夏属地而至中原。据宋史·大食列传记载: “北宋天禧三年遣使蒲麻勿婆陁离,副使蒲加心等 入贡,先是其入贡经沙洲涉夏国抵秦州。”
元朝,西域各地的穆斯林大批入居中国,这对 回回民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朝初年,随着 蒙古军队的东归,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 族人民以及众多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不断地被征 调或迁徙到中国来。他们被元朝政府编组成“探马 赤军”,即一种驻军屯牧的组织,在西北一带驻扎 下来。当时战争和农耕是元朝境内很重要的社会 活动,元朝政府需要大批的人力从事这类事宜。由 于宁夏一带是元朝的一个很重要的屯垦区,它直 接护卫着蒙古大草原,所以有大批“探马赤军”在 宁夏驻防,他们一概被叫作“回回”人。元史中曾 记载,至元八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曾“签西夏回 回军”。至元十年(1273),元世祖又下令“探马赤 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于是,这些驻防在宁夏 的东来穆斯林人就逐渐融合到当地原有居民之中 了,他们慢慢地与周围的原有居民通婚,定居生 活,繁衍子孙。当时,宁夏曾归属陕西省中书省管 辖。元代着名回回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的儿子 纳速拉丁曾担任过陕西平章政事。据陕西通志 记载,纳速拉丁的“子孙众多,分为纳、速、拉、丁四 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 宁夏纳氏最盛”。所以说,宁夏的回回民族中,以东 来的回回人为其主干部分。
明朝初年,不断有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士达” 的身份被明朝政府安置在灵州及固原各州县,从 而在宁夏地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小区。这些回 族辛勤劳动,耕耘宁夏平原,世代相袭。于是在宁 夏各地,一处处回族人居住的村落兴盛起来,回族 街坊内的人口也逐渐繁盛。一种回回人特有的“大 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开始显露出来。到了明 末清初,回族人已经遍布西北各地,他们的居住地 “西起瓜、沙;东至环庆;北抵银、夏;南及洮、泯。所 谓甘回及东干回之踪迹,已无处无之。”(河湟诸 役纪要)清朝初期,回族人口在宁夏、甘肃一带更 加繁盛,他们的数量甚至在局部地区超过了原居 住民族汉族,因而,在当时甘肃等地区流传着一种 有关民族人口成份的说法,即“回七汉三”。清朝政 府的官员也记载了这种社会民族人口数量的对比 变化。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巡抚毕沅在 奏折中称:“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
清朝同治年间,由于清朝政府执行了一条腐 朽反动的民族压迫政策,引起富有自强自立民族 精神的西北回族人民奋起反抗清朝政府的民族压 迫,整个西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回民起义。宁夏回 族领袖马化龙带领回族人民揭竿而起,起义军与 清朝军队进行了多年激烈的战斗,不幸最终失败。 随后,清朝政府血腥屠杀了起义军士,并把起义军 的眷属强制迁徙到化平直隶厅(今甘肃省泾源县) 所属的固原、西吉等当时很偏僻的地区。据重修 隆德县志载:“旧回族系唐时或元时迁移者。”“自 经同治杀劫后,全县属地十庄九空。于是秦安人、 静宁人,负耒耜而来。回种各派,则陕西回,河州 回,随安插而聚。”
解放前,宁夏回族聚居区内封建占有关系日 益加剧,良田沃壤都为官僚、地主所侵占。由于地 主和官僚的严重剥削,当时在宁夏形成一股惊人 的“逃户”现象。同心县是回民聚居区,原有居民四 万二千人,到解放前夕,因死亡和逃散,全县剩下 不到一万人。反动统治是回族人民饱受磨难的根 本社会历史原因。
解放后,宁夏回族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根 本变化。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 立。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祝宁夏回族 自治区成立的社论,庆贺宁夏历史从此翻开新的 一页。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宁夏 回族人口达153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 32.76%,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7.71%。目前,宁 夏回族人民正在与其他民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 《济公全传》原文和解析

    济公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一名《济公活佛传》,又名《济公传》。四十集一千七百五十五回。前后传作者为郭小亭,其生平不详;续集作者繁多,仅知有葛啸侬(名茂才)、坑馀生,余皆未悉。成书于清光绪年间。

  • 黄巢《题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题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黄巢飒飒西风满

  • 《醉绿》高康散文赏析

    回到乡间,我立即被那铺天盖地的绿色打动了。绿树繁茂,绿草如茵,还有那绿得望不到边的麦田。绿色主宰着人间,绿色统领着世界。人置身绿海

  •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出处】唐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意思】春和气暖,催得黄莺欢快地鸣唱,明 媚的阳光促使水中浮萍转绿。诗人以春催黄莺,黄莺欢唱; 东风送暖, 浮萍变绿的描

  • 扈建青《浅议陈应松小说对乡村的荒野化》

    一、荒野化:乡村小说的想象方式“荒野”,本意荒凉的原野。荒野想象是小說家对乡村的一种塑造方式。19世纪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飞

  • 写给女儿的生日古诗词(求给女儿生日的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给女儿的生日古诗词,内容包括求给女儿生日的诗,求父亲写给女儿生日的诗词,祝女儿生日的诗词。1 . 生德区宇均,日落半江阴。快痒如爬疥,乐观鱼踊跃。2 . 生聚同相庆,日盼共言欢。快意颜永驻,乐与枝理连。3 . 生诞正逢雪迎春,

  • 王质《灯花》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王质《灯花》 造化管不得,要开时便开。 ① 洗天风雨夜,春色满银台。 ② 【注释】 ①造化:万物的主宰者。②银台:银烛之台,指灯架。 【译文】 创造化育万物的主宰也管不得,只要它愿开时便可开。在这狂风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出处,故事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有一天,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打仗能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孟子回答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譬如说,有一座小城,内城城墙只有3里,外城城墙也只有7里,敌人围攻它

  • 韩愈《从仕》全诗赏析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 《秋日行村路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经过郊野的一座小村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表现了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诗逐次展开一幅绝妙的田家景物风情图,使人读后为之神往。诗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