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原文、赏析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原文、赏析和鉴赏

韩愈

右。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陛下恩逾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所征至少,所放至多;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涂,毙踣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臣愚以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又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忧恤。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征未得者,并且停征,容至来年蚕桑,庶得少有存立。

臣至陋至愚,无所知识,受恩思效,有见辄言,无任恳款惭惧之至,谨录奏闻。谨奏。

贞元十九年(803),韩愈调任御史台做监察御史。这是个八品小官,却掌管考察百官、巡查地方行政之职,有干政的机会。他很快便积极参与政治,以求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一年,长安周围的好几个县发生了旱灾。春夏无雨,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但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长官京兆尹李实,却为了讨好唐德宗,一味压下谄上,封锁消息。每当皇帝问及,他总是说:“今年虽旱,而谷甚好。”征税如初,而且不遗余力镇压平民百姓,“勇于杀害,民吏不聊生”(顺宗实录卷一)。天灾加上人祸,人民生活困苦万状。韩愈毅然向德宗递交了这份奏状,说明事实真相,请求朝廷减免赋税,使百姓能勉强保住性命。德宗是个专意聚敛的皇帝,韩愈的奏状,直接触及的是“幸臣”京兆尹李实,间接触犯的便是唐德宗。当年十一月,韩愈就被贬至荒蛮的南方去做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状文开始,首先列举了夏秋以来京畿(京城及附近地区)一带受灾的具体情况。说明朝廷爱民如子,本应按例蠲免(蠲同捐,免除)许多苛捐杂税。但是百姓生活依然困难,以至听说有抛弃孩子,赶走老婆,以求吃上一口饭的。有的拆掉住屋,砍伐树木,卖些砖瓦木料,拿来交税。路上到处是挨冻受饿的人,死了就倒在沟壑里,也没人掩埋,有钱能交租税的,都已经交过了;没钱的人,就是向他追索,也仍然交不出。这些情况,都是群臣没人敢向上反映的;也是皇帝所不了解的。以上为第一段,叙述灾情的实况。

接着,韩愈向皇帝建议,免除百姓当年的租税。他先捧皇帝说,陛下从来爱惜顾念百姓,好象对待初生的婴儿。甚至有人犯了死罪,都给以宽大处理;何况这些无辜的老百姓,怎能知道他们受苦而不去抢救?京师是首都,是国家的中心和根本,对京师的百姓,更应加倍爱护。现已连降瑞雪,明年定有好收成,如果催逼太急,则得到的少而人民受伤;如果暂时放宽,事情不会过去,得利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皇帝特别下个命令给京兆府,把今年尚在百姓名下还没收上来的赋税,一起停收,等到来年蚕丝上市和收割麦子的时候再说,使得老百姓可以勉强活下去。

最后一段是表明自己的心迹,说自己愚鲁无知,只是受了国家的恩惠,希望有所报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而已。

韩愈从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德宗提出了十分温和的劝告和建议,不料仍然触怒了李实和德宗,很快就遭到贬谪的厄运,两年多以后才回到长安。

这篇奏状,写得平实允正,有理有据,如实揭露了人民无以为生的惨状,也向朝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文字浅显明白,不加修饰,全用白描,却自有一种沉着朴质、真率诚恳的气度。清人方东树说,韩愈的诗中,“有一种真率朴直白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又说:“皆是文体白道,但序事而一往情切,愈朴愈真,耐人吟讽。”(仪卫轩诗集卷八)实则韩愈的文章,例如此篇,也正是这样。韩愈散文,不乏穷极生色、奇丽恣肆、精心结撰的名篇,但也确有如本篇这样朴实真挚、纯以事实动人的白描之作。韩愈自己也说,作文章不论难易,只要求其是、慎其实。这篇奏状正是贯彻了韩愈自己为文主张的典范。

前人说,韩愈的文学根柢于六经,“无一字无来处”。但韩愈并不拘泥古典,这篇文章里就援用了当时习用的口语,如“拆屋”“伐树”“在百姓腹内”等,虽用俚语,却使人读来倍感亲切。朱熹说:腹内,犹言“名下”也。文字通俗,明白晓畅,自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也是这篇文章的优点之一。

字数:1711 吴鸥
关永礼 主编.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9-10页.


猜你喜欢
  • 名画《人物御龙图》赏析

    人物御龙图 战国·佚名 帛画设色 纵三七.五厘米 横二八厘米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 藏湖南省博物馆 这幅帛画于1973年发现,可以说是《龙凤人物图》帛画的姐妹篇,因为两画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和制作时

  • 荒野帝国:走入美国未来的旅行

    【3713】荒野帝国:走入美国未来的旅行(〔美〕罗伯特•D•卡普兰著,何泳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33 8万字,2018年3月第1版,68元)△共7部

  • 同日 红1方面军的恢复

    同日 红1方面军的恢复 : 俄界会议决定将红1方面军主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直属机关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后继续北上,10月底,东进到甘泉地区,同红15军团会合。为了统一在陕北地区红军的指挥, 中

  • 苏轼《和董传留别》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③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⑤ 【注释】 ①董传:字至和,洛

  • 〔日本〕江口涣《鹤》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日本〕江口涣 【原文】: 那一天,晴空如洗

  • 《古文观止·谢济世·憨子记》鉴赏

    古文观止·谢济世·憨子记 梅庄主人在翰林,

  • 《花影·苏轼》原文与赏析

    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作者状物绘景之

  • 《无衣》原文与鉴赏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隔篁竹 3 ,闻水声,如鸣珮环 4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5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6 ,为屿,为嵁 7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 《丰乐亭游春赏析》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