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彪虎讽谏 解缙》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解学士缙,永乐中命题彪虎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此讽谏也。时仁庙失爱,赖此感帝,东宫卒以安。 ○清·查继佐罪惟录·志卷三二 事亦见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二、清·梁维枢玉剑尊闻卷二、明·陈全之蓬窗日录卷七。
[述要] 永乐年间,有一天明成祖朱棣要解缙为彪虎图题诗,于是解就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这时,成祖正不喜欢东宫太子朱高炽,而解则借着题诗婉转地进谏。成祖被感动了,朱高炽的太子地位也因此得到了保全。
[按语] 蓬窗日录云:“文皇感此诗,即日命夏原吉迎仁宗于南京,非缙讽诤之力欤?”解诗为鲁迅答客诮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所本。
[事主档案] 解缙(1369—1415)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洪武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永乐初,与黄淮、杨士奇等入内阁参与机务,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1407)为汉王高煦谗谮,谪官广西;八年入京奏事,适成祖不在京师,谒太子而还,乃以“无人臣礼”罪,下狱,后在狱中被杀。著有解文毅公集、春雨杂述等。
-
《我之节烈观》是一篇具有人文价值的名篇。
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的高尚品质。它告诉我们,人应该坚守原则,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章中的每一个描写都饱含深情,语言流畅优美。它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读《我之节烈观》,让我对人性充满敬仰。这篇文章用真实的素材揭示了人内心的善良和坚定,同时也暗示了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敢与坚
-
作者: 朱明
-
【题 解】本文是陶弘景晚年时游赏山水的佳作,也是六朝书札的名篇,与吴均的《与朱元思
-
【4317】未来三十年:新时代的改革关键问题(郑永年著,中信出版社,24万字,2018年9月第2版,58元)7章:[1]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2]改
-
徽庙朝宰辅徽庙朝宰辅 【原文】 蔡京[1]擅国命,首尾二十余年,一时士大夫未有不因之以至大用者,其后颇采公议,与为异同。若宰相则
-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作品赏析【张汸注】宝应元年七月,严武召还,公送至绵州。未几,蜀有徐
-
江梅引 洪皓 天涯除馆忆江梅。 几枝开。 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 断回肠,思故里。
-
原始儒家尊师孔子,因此,孔子的文学肯定论,对战国儒家影响,是决定性的。 战国儒家,继承了孔子的文学肯定论,他们以孔子及六经的精神,建立其文学观。他们强调文学对社会所起的积极的社会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了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作品赏析潇湘月:一作湘江上。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
-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在安徽滁县城西南,离城约5公里。传说琅琊王(东晋元帝司马睿)曾避难于此,因而得名。山上有唐朝古刹琅琊寺,是唐大历年间刺史李幼卿与僧法琛创建。山虽不高,但峰峦窈窕,林壑幽深,又有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