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公元1352年,朱元璋在濠州 (今安徽凤阳县东) 投奔郭子兴,受到郭子兴的赏识。郭死后,韩林儿被拥立为“小明帝”,建国号“宋”。朱元璋虽为左副元帅,实际上掌握了军政大权。后又擢升为大元帅。朱元璋率军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 和徽州(今安徽歙县) 后,采纳了名儒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著名策略。认为在激烈的军事斗争中,避免树大招风,过早地成为众矢之敌。关键要加强军事、经济实力,才能逐步实现夺取天下的计划。此建议为日后削平群雄、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正18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任命水军主帅康茂才为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和屯田等农事,并令各地驻军屯田,边生产,边练兵,不仅解决了军晌需要,也减轻了占领区对农民征军粮的负担。朱元璋又设民兵万户府,挑选青壮农民编组为兵,农时耕田,闲时习武,战时打仗,既维护了社会秩序,便于抽调主力军队对敌作战,又为补充和扩大主力军队准备了充裕的后备兵员。朱元璋注意斗争的策略,暂不称王,继续奉韩林儿为主君,避开了各路军事势力的打击。经过四、五年的苦心经营,便开始统一江南的作战,后进而统一中国。
一定的时期,斗争形势呈现不同的态势,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方针、政策和行动。实现某种目的,须要做充分的准备,具备必要的实力条件,否则,急于求成,则一事无成。
-
作者: 张晓菲
-
故侯幽隐直城东,草树扶疏一亩宫。曾珥貂珰为近侍,却纡絛褐作间翁。高吟拥鼻诗怀壮,雅论持衡道气充。厌尽繁华天上乐,始将踪迹学冥鸿。
-
栉沐事朝谒,中门初动关。盛服去尚早,假寐须臾间。钟声发东寺,夜色藏南山。停骖待五漏,人马同时闲。高星粲金粟,落月沈玉环。出门向关路,坦坦无阻艰。始出里北干,稍转市西圜。晨烛照朝服,紫烂复朱殷。由来朝廷
-
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眼挂骇傍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
-
[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
-
题解 东汉初年,西域为匈奴控制。汉明帝派名将班超率三十六人赴西域,终于打通了“丝绸之路”,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班超在西域共达三十一年,六十八岁时年老思乡,上疏请归。班昭也为兄写了这封求代的奏疏,请
-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庄子·德充符》,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拟声词的鉴赏,内容包括含有拟声词的诗词,秋浦途中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怎么赏析,哪些古诗句子中含有象声词。"东山一丛杨柳枝 西山一丛杨柳枝 南山一丛杨柳枝 北山一丛杨柳枝 纵使杨柳千万条 也难挽得行人住 山前鸣杜宇 山后鸣鹧鸪 杜宇唱:行不得
-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①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②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③ 【注释】 ①长江头,长江上游。长江尾,长江下游。②已:终止。③定
-
野巾传惠好,兹贶重兼金。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早朝方暂挂,晚沐复来簪。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