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十九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心为心②。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③。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④,为天下浑其心⑤,百姓皆注其耳目⑥,圣人皆孩之⑦。
〔注释〕 ①常:帛书甲乙本作“恒”。“常”、“恒”相通,指不变、固定。常无心:王弼本作“无常心”,据帛书乙本改。河上公注:“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若自‘无心’。” ②百姓:民众。 ③德:傅奕本作“得”。“德”、“得”古通用。这里的“德”作“品德”解。 ④歙:读为翕,范应元说:“歙,音吸,收敛也。”(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⑤浑其心:陈鼓应说:“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老子注译及评介) ⑥百姓皆注其耳目:明代释德清说:“百姓皆注其耳目者,谓注目而视,倾耳而听,司其是非之昭昭。”(老子道德经解) ⑦圣人皆孩之:王弼说:“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儿也。”(老子·四十九章注)
〔鉴赏〕 本章老子接着上章继续讲他的政治观,老子提出以百姓的心为心,以善心、诚心对待所有人,使百姓归心于善良诚实;并强调以不分彼此的浑然之心去治理天下。
具体来说,老子一承接二十七章“常善救人”而继续表达“无弃人”的思想和情怀;二承上一章“无为无不为”而具体讲到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去治理天下的办法。
对于“常善救人”,老子此处提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子知道:人非生而性善,也非皆善,人生有不齐,品有高低,质有殊异。所以,善者,我当以善待之,但当不善者,我却千万不能以不善待之。如以不善待之,第一如朱熹讲来,说明“自家心术已自坏了”(朱子语类卷一三〇本朝四·自熙宁至靖康用人);第二则有彰恶助恶之嫌,因为一旦彰恶,这恶如蔓枝滋生,披靡而不可止,这就如东汉孔融所认为的对不轨之行万恶之事只能隐忍而不可彰显,一彰显非但无法抑遏这恶,反而使不少人跟着学坏(后汉书·孔融传)。所以,对不善者只能以善待之;这以善待之既可使平民在这场善流风中不知不觉而被潜移默化,视上倡导善而行善,也可使极恶凶顽之徒、刁诈狡猾之贼无法继续行恶。所谓扬善,“人下之善皆归之”是也。
而一旦“天下之善皆归之”,这人也就皆可为尧舜,老子“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也就能得以实现。但这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故老子这种“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不善者,吾亦善之”只是一种人道主义及理想主义的表现而已。
对于“无为无不为”,老子本章提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这“圣人在天下,歙歙焉”,“正形容在治天下时,极力消去自己的意志,不使自己的意志伸长出来作主”(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以百姓心为心,无偏私亦无好恶是非,大公无私,以不分彼此厚薄的浑然之心去治理天下。因为圣人心无所主,意无所导,“为天下浑其心”,所以平民百姓中就不会出现刻意追求和有意撤避的现象,更无响应之字眼;无应、无避、无追求,人就不会饰伪用智任机巧,社会就不会出现相应的诸多争讼法网与刑罚,万物也就不会失其自然,百姓也就不会手足无措,于是皆归纯朴如婴儿。
然而这同样难行又难为,所以尽管老子不停地讲“无为”,但这社会却到处是“有为”,这令历代“老子”所难堪。
-
在我国古代,“婚”与“姻”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单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记载:“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俗语称为“亲家”。由此可见,最早的“婚”指的是女方之
-
话说四川眉州,古诗谓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山有蟆顺、峨眉,水有岷江、环湖,山川之秀,锺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当时称为老苏。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
-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女人-情感美文故事,快来看看吧。 女人都希望找一个疼自己的老公! 我没谈过恋爱,更不知道恋爱长什么模样,是什么滋味,我和我老公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别人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我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最基本的浪漫都没有,我的青春就是这么普通。 我结婚的早,虽然很早,可结婚时我知道
-
作者: 〔俄国〕弗·柯罗连科 【原文】: 很久以前,
-
【4034】管道的故事(〔美〕贝克·哈吉斯著,赖伟雄译,四川人民出版社,7 6万字,2018年9月第2版,38元)△共三个部分:[1]我们生活在提桶
-
【名句】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语出《旧唐书·崔彦昭传》。只要树立的是一根笔直的竿子,就不会有弯曲的影子。形容人只要行得端坐得正,就不用担心影子歪斜。标:标杆,古时用以测量日影、确定时间。
-
白居易:太湖石记 白居易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
-
【4312】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版)(柏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8 5万字,1989年5月第1版,2011年4月第3版,58元)13章:[1]中国政治制度
-
我是扬州人 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的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浙
-
[宋]陆游南言莼菜似羊酪,北说荔枝如石榴。自古论人多类此,简编千载判悠悠。本诗是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