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句“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出处和解释
【名句】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从墙缝里得到光线,只能见到一张床;从窗户里得到光线,可以看清整个内室。比喻必须从大范围的人们中间广泛听取意见,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形势。受:接受。隙:小孔。牖;窗户。
-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勿惮吐捉
-
诗的前两句写一位翩翩公子。“骏马娇行”,从马的“骏”写出人的风采;“踏落花”,表明是一次春游途中。陌上相逢,主人公的表现是“垂鞭直拂五云车”,马鞭直拂到她乘的五云车上。可见马与车的距离,马上人与车中人的距离之近,这是暗示主人公和美人本有
-
【注释】:这首小词以健笔写柔情 ,以豪放衬婉约 ,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上片写景 ,景中宴情 。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 。晓来天气放晴 ,庭院中半是残花。内容极为简单,写来却有层次,且有气势。从时间来看,重点在清晨,也即“晓来”之际;昨夜景象
-
(孔)子曰:“民,庶 ① 矣哉!富 ② 之。教 ③ 之。”(《论语·子路》九) 注释 ①庶:众多,指人口众多。②富:动词,使之富有。③教:动词,教育。 【译文】 孔子说:“人,真多呀!应该让他们富裕起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十六经》原文鉴赏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作者】:李白【年代】: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赏析】: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
-
此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且点明了时间、地点;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羌笛悲凉,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此诗笔墨挥洒,色彩趋于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
-
[宋]陈师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
小马哥:
-
谭嗣同《仁学》 (节选) 生民之初 ① ,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 ②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