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鲁迅《火》全文、注释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鲁迅《火》全文、注释和赏析

普洛美修斯偷火给人类,总算是犯了天条,贬入地狱。但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没有破坏神圣的私有财产——那时候,树木还是无主的公物。然而燧人氏也被忘却了,到如今只见中国人供火神菩萨,不见供燧人氏的。

火神菩萨只管放火,不管点灯。凡是火着就有他的份。因此,大家把他供养起来,希望他少作恶。然而如果他不作恶,他还受得着供养么,你想?

点灯太平凡了。从古至今,没有听到过点灯出名的名人,虽然人类从燧人氏那里学会了点火已经有五六千年的时间。放火就不然。秦始皇放了一把火——烧了书没有烧人; 项羽入关又放了一把火——烧的是阿房宫不是民房(? ——待考)。……罗马的一个什么皇帝却放火烧百姓了; 中世纪正教的僧侣就会把异教徒当柴火烧,间或还灌上油。这些都是一世之雄。现代的希特拉就是活证人。如何能不供养起来。何况现今是进化时代,火神菩萨也代代跨灶的。

譬如说罢,没有电灯的地方,小百姓不顾什么国货年,人人都要买点洋货的煤油,晚上就点起来:那么幽黯的黄澄澄的光线映在纸窗上,多不大方!不准,不准这么点灯! 你们如果要光明的话,非得禁止这样 “浪费”煤油不可。煤油应当扛到田地里去,灌进喷筒,呼啦呼啦的喷起来……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会儿都变成飞灰了。还不够,就有燃烧弹,硫磺弹,从飞机上面扔下来,像上海一二八的大火似的,够烧几天几晚。那才是伟大的光明呵。

火神菩萨的威风是这样的。可是说起来,他又不承认:火神菩萨据说原是保佑小民的,至于火灾,却要怪小民自不小心,或是为非作歹,纵火抢掠。

谁知道呢?历代放火的名人总是这样说,却未必总有人信。

我们只看见点灯是平凡的,放火是雄壮的,所以点灯就被禁止,放火就受供养。你不见海京伯马戏团么:宰了耕牛喂老虎,原是这年头的 “时代精神”。

十一月二日。

【析】 这是针对国民党围剿苏区、杀人放火,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向外侵略扩张时的纵火劫掠的暴行而写的杂文。

火通篇的叙事和议论,举例与剖析,都紧扣在“火” 字上。然而细绎文思,可以看出两条线索,谈“火”、议 “火”,写与火有关的故事、传说是文章外在的材料线索,揭露中外反动派的放火罪行,是文章内在的思想线索。普洛美修斯是盗火给人类的光明之神,燧人氏是发明“钻木取火”而使中国的文明孕育发展,人类逐渐摆脱兽性的“古圣先皇”。但他们一个被锁囚于高加索的山巅任老雕啄食,一个成为后世景仰膜拜的对象,其原因就在燧人氏处于人类远古时代,天下为公,他的行为并没有破坏“神圣的私有财产”,但普洛美修斯是奴隶制时代传说中的天神,当时“火”已经成为私有财产被宙斯禁锢于天庭,专供大神们享有,于是普洛美修斯便成为 “盗窃者” 了。

燧人氏虽有功于华夏先民,但他终究是人民之神而非是昊天之神,不久便被忘却而代之以火神菩萨了。这火神,人们不知其来历,是一个“随意放火的莫名其妙的东西”※。鲁迅指出,他“只管放火,不管点灯”,只作恶,不行善。大家供养他,是希望他少作恶,然而他偏要多作恶、多放火以显示其神力。鲁迅讥讽说:“然而如果他不作恶,他还受得着供养么?你想?”寥寥数语,借火神活画出历代反动派的凶残本质和丑恶嘴脸,暗点出本文要讥评的对象,真是妙笔传神,一语中的。

接着,又以点灯和放火这两件性质相反的事相比照,引古证今,以抨击帝国主义和历代反动派的罪恶,点灯照明,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发明点灯者,功绩甚伟,但却未因此而出名,然而残暴的放火焚烧者反而多有“名人”。秦始皇烧书未烧人,楚项羽把豪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固然愚蠢,但还不毁民房。发展到罗马的暴君尼禄,中世纪的宗教裁判,那施用火刑,纵火烧死人民,把异教徒当火烧的苛虐手段,就更加惨绝人寰了。不过,把他们和燃起漫天大火,几十里路烧过去,把人民和城镇村落都葬入火海的现代反动派比较起来,那却又是小巫见大巫了。鲁迅愤怒讽刺和痛斥这些当代火神为“一世之雄”,把他们制造的“够烧几天几晚”的人间惨剧,讥讽为“伟大的光明”,从而证实了 “何况现今是进化时代,火神菩萨也代代跨灶”的结论,从而把文章的内外两条线索凝聚为一个焦点,把前面所积蓄的思想力量和艺术火花,如同涌泉喷洒一样倾泻出来,使读者既叹赏作者思想的锋利,又深赞他文笔的辛辣与精妙。

文中关于不准用煤油点灯,而只能让它漫野喷洒一段描写,是议论文中的生动图画,也是化古谚为神奇的诙谐描写。接下来关于 “火神菩萨据说是保佑小民的”尖锐讽刺,说火灾是“小民自不小心”而引起,或“为非作歹,纵火抢掠”而招致的愤激反语,把“历代放火名人”的肝肠肺腑和盘托出,也显示出作者对放火者的剖析是何等入木三分。

结尾更是妙语惊人,讽刺深刻。以“平凡”形容点灯可谓准确精当,以“雄壮”描绘放火可谓褒词贬用。“点灯就被禁止,放火就受供养”,既是人妖与是非的颠倒,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以“宰了耕牛喂老虎”来揭示当时的“时代精神”,真是准确而形象。从希特勒到日本帝国主义,从一二八的战火到围剿苏区的大火,无不体现了这种“时代精神”。文章的结尾,既回到原来的“焦点”上,又对全文的论述作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概括,点题结穴、一锤定音,焕发出更加明耀的思想艺术的火花。

字数:2144

鲁迅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徐啸虎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618-619页.
猜你喜欢
  • 深度工作

    【3413】深度工作(〔美〕卡尔·纽波特著,宋伟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6 6万字,2017年9月第1版,45元)△本书所讨论也围绕“深度工作”而展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文

    【4490】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文化建设(中组部组织编写,党建读物出版社,28

  • 《又见老屋》张甫文散文赏析

    新农村建设把老家打扮得好似城市一般,我在村中闲散溜达时,不经意间来到了我家的老屋。“怎么人家的老屋都扒掉了,咱家的老屋还保留着呢?

  •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绘画面点评与全诗深度赏析

    《 宿建德江 》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 释 ①建德江:今属浙江。指新安江流经浙江省建德县的一段。 ②烟渚(zhu):水气笼罩的小洲。渚,水中小块陆

  • “薛谭学讴”注释、译文和感悟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①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

  • 《行香子·清夜无尘赏析》

    此词或为宋哲宗元祐时期(1086-1093)的作品。词中抒写了作者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退隐、出世之意。起笔写景,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

  • 欧阳修《秋声赋》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欧阳修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

  • 苏轼简介,苏轼的资料,关于苏轼的资料,苏轼的故事,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

  • 古文辞类纂《归熙甫畏垒亭记》全文

    归熙甫畏垒亭记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

  • 古代剧曲之《望江亭中秋切鲙旦》赏析

    【双调·新水令】有这等倚权豪贪酒色滥官员,将俺个有儿夫的媳妇来欺骗。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好将俺穷百姓可怜见! 【沉醉东风】杨衙内官高势显,昨夜个说地谈天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