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出处】唐·沈佺期杂诗 【意思】少妇我今怀相思意, 恰如郎君别时情。谁能率兵挥大旗, 一举克敌攻取其都城。 【鉴赏】 在闺房中的年轻妇女,到春天的时候,自然有着深刻的相思; 在外面服役的丈夫,在昨夜里也有牵记妻子的情怀。 【鉴赏】闺中少妇此时此刻面对明月怀念征人的满怀愁绪,又何尝不 是征戍未归的丈夫在同一时刻对于她的思念呢?诗句描写了被战争分散 的家人互相思念彼此的感人场景。独守空闺的少妇担忧着丈夫的安危, 远在千里之外的征人回想着家中的温馨,两人同时仰望空中的一轮明月, 任皎皎月华静静地洒在他们身上,相望不相闻的断肠之痛可想而知。“今 春意”和“昨夜情”本是同一种情感,却被诗人别出心裁地分开来写,隐隐 暗示着少妇所思念的良人极有可能已经化为“无定河边骨”。诗句通过对 比两人的伤怀,映射的却是所有被战争分离的家庭的伤痛,含蓄自然,感 人至深。 【全诗】 杂诗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 ①黄龙戍:唐时派兵防戍的东北要塞,在今辽宁朝阳一带。 ②频年:连年。解兵:撤兵,罢兵。

③二句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之意。意谓闺中和营地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少妇在闺中思夫之情,可随月光而传到征夫心中,征夫也感到昔日与妻子闺中赏玩的月,长在营地照着他,所以都觉得月之可爱。可怜:可爱。汉家,借指唐朝。

④二句进一步写两地长期相思。今春指此刻相思,昨夜指别离开始的相思,互文见义,表示年年、夜夜相思的情意。良人:丈夫。

⑤二句意谓希望有人能统帅军队,一举破敌,使征夫和少妇早日团聚。将(jiang):统率。旗鼓:代指军队。一:加强语气的助词。龙城:见前杨炯从军行注。 【题解】 这是一首通过闺中少妇和黄龙征夫的两地相思表现征戍之苦的诗。“杂诗”的意思就是不拘流俗、遇物即言。古代诗人用“杂诗”命名的诗篇很多。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诗,但诗里面有金戈铁马的壮丽之声。 黄龙戍在今辽宁开原西北,唐时为东北边防的要塞。首联借少妇之 口,写出战事发生之地,而战事发生之地也就是这位独自伤神的少妇的丈 夫所戍守的地方。“频年不解兵”,一个“频”字强调了频率之繁,间接表现 了这位少妇的厌兵之感。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唐人多以汉代唐,为唐诗习语,而这位少 妇与她的丈夫夫妻分离,唯一能将他们联系起来的就是天上的这轮明月。 照在少妇梳妆楼的明月,与挂在丈夫驻守的军营上空的月亮,岂不都是同 一个月亮?此句写少妇的相思之深,时时刻刻对自己的丈夫魂牵梦萦。 此句托明月以寄相思,语极凄婉。清人黄生评价说:“三、四即景见情,最 是唐人神境。”(唐诗摘钞卷一) 颈联中,少妇与丈夫达到了心灵的契合。少妇在这个春天的思念之 情,也就是丈夫在军营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啊! 尾联中突然有了新的希 冀:有谁能带领大军,一举攻下敌人的城池呢?这样的话,丈夫不就可以 回家与自己团聚了吗? 盛唐边塞诗,往往注重奇壮高逸的意趣,里面的情绪是昂扬的、不可 阻挡的。而在沈佺期的初唐风格的诗中,却把克敌制胜作为夫妻团圆的 手段而加以追求,可见初唐、盛唐的情调是不大一样的。但我们并不能说 沈诗中的思想感情就不正确,事实上,普通百姓对于战争的观念,能够达 到这一境界,已经很高了,因私情以见公义,我们怎能苛责?屈复唐诗成 法云:“‘长在’又止用‘情’、‘意’二字收住,并不是说怨恨,而怨恨已极, 方逼出七、八不可必之想法,细极。”可谓是善窥诗意者。 【赏析】 这是一首旨在希望早日结束战争的五言律诗。首联叙述背景:黄龙戍边 塞,战事频仍,从来没有休兵。此二句暗含一“怨”字,其怨战之情尤为强烈。次联借月 抒怀。一轮明月照耀闺帏,亦照耀军营;闺中少妇对月相思,军营征夫亦相思对月。月, 是夫妻美好生活的象征。此月,能勾起征夫对往昔夫妻偎依赏月的回忆,更增怀恋之 情;亦能引发思妇的痛苦,美好的明月似乎随良人去了,今日之月伴着我,只留下孤寂、 冷落和凄清。此联抒情,字字见月,处处见人,内涵丰富,既写现在之分离,也暗含昔 日之团聚,简直就是一幅鲜明的异地共对明月相思图,暗寓征妇征夫的绵邈深情。第 三联以“今春”昨夜”对举,言少妇被春光撩拨,感光阴虚度,惆怅无限! 良人受长夜 煎熬,忆夫妻别离,愁恨无边! 其实此二句又是互文,这长期分离的千千万万征夫征 妇,岂不是春春如此相思、夜夜如此伤怀?末联点出主旨。希望有一良将,率军夺取 龙城。如此则可凯旋团聚,安居乐业。这既是闺妇、征夫的愿望,也是天下百姓的愿 望。此联以问句作结,尤显意蕴深长。此诗紧扣“情”“意”二字,构思新巧,尤以中间 二联为妙。以月抒情,关联异地两心的情意,含蕴丰富,极为真挚;互文的运用,情思 的转换共有,极为自然。此诗对仗工巧,完全合律,其文气随句式的演化,有舒缓促迫 之变,可细细体味。 【作者小传】 沈佺期(656—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任协律郎。曾与修三教珠英。历通事舍人、考功员外郎、给事中,坐贿入狱,旋获释。神龙元年(705),坐谄附张易之而流驩州,次年赦归,为台州录事参军,历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终太子少詹事。两唐书有传。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之作,流驩州期间诸作感情凄惋。长于律诗,格律谨严精密,对五律、尤其是对七律定型作用甚大。有沈佺期集。
猜你喜欢
  • 国学名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出处和解释

    【名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橘颂》。远离世俗,卓然独立,横渡而过,不随波逐流。把事情深藏在内心,小心谨慎,能始终不犯过失。此句表现卓然不俗的独立精神和严于律

  • 龟虽寿

    【题 解】 四言乐府诗《龟虽寿》是曹操的名篇,写于曹操平定乌桓后班师回朝的途中。当时他的主要谋士郭嘉病死(年仅38岁),从而引发他时不我待的感慨。诗中借咏龟蛇之长寿,写出了英雄豪杰虽至晚年仍壮志无穷的

  •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轼《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全诗鉴赏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AA31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诸

  • 杜甫《甘林》全诗赏析

    舍舟越西冈,入林解我衣。青刍适马性,好鸟知人归。晨光映远岫,夕露见日晞。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经过倦俗态,在野无所违。试问甘藜藿,未肯羡轻肥。喧静不同科,出处各天机。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明朝步邻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岁的陆游在家乡山阴(今

  •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诗意|阅读答案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 旧时明月!花径里戏捉迷

  • 苏轼《和王巩六首并次韵》全诗鉴赏

    君谈阳朔山,不作一钱直。岩藏两头虺,瘴落千仞翼。雅宜驩兜放,颇讶虞舜陟。暂来已可畏,览镜忧面黑。况子三年囚,苦雾变饮食。吉人终不死,仰荷天地德。我来黄冈下,欹枕江流碧。江南武昌山,向我如咫尺。春蔬黄土

  • 《华山畿(选三)》情诗三百首赏析

    华山畿(选三) 【原诗】:一华山畿(1),君既

  •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赏析》

    上片以叙景开头,晚春时分,漫步在静静流淌的小溪边,岸上的柳树已经繁茂得可以遮挡住停歇、嬉戏的鸟儿。顺流而下,突然小路一转,清溪斜在面前,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忘机鸥鹭停立在汀沙上。其实,鸥鹭哪里有什么“忘机”的境界,分明是将情怀寄托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