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三国演义诗词之《隆中歌(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三国演义诗词之《隆中歌(二)》鉴赏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
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绩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释词】
①阳春:春天。引申为人才得以施展抱负的机遇。
②姜太公,东海人。他出仕时已经八十多岁了,故称“东海老叟”。荆榛: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曹植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穷困年老的姜子牙遇周文王于渭阳,才被重用,“遂与文王亲”。
③不期会:期:约定;会:碰巧。史记卷四:“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④武王渡黄河时,到了中流,有白鱼跳入船里,武王俯身取鱼来祭祀。
⑤周武王率诸侯联军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血流成河,连捶衣的木棒都漂浮起来。
⑥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他谒见刘邦,自称“高阳酒徒”。后被刘邦重用,成为楚汉战争中的风云人物。
⑦郦食其见刘邦时,刘邦靠在床上不动,两个女子替他洗脚。郦食其长揖不拜,并且责备他说:“你既起兵讨伐暴秦,就不该对前辈如此无礼!”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隆,高;准,鼻子,所以称其“隆准公”。
⑧刘邦被郦食其豪放不羁、潇洒谈吐所震惊,立刻停下洗脚,请他上座,以礼相待。辍,停下;延,邀请。陶渊明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⑨后来郦食其为刘邦到齐国游说,不战而得齐七十二座城。

【赏析】
刘备二访隆中,将近茅庐,忽闻路旁酒店中有人唱歌。上前打问,才知是诸葛亮的好友石广元和孟公威,在这里击桌而歌。这是石广元唱的歌词。
这首歌词是从李白梁甫吟诗的前半部分化用而成的。诗意大致相同,文字做了调整,更通俗浅白。我们可以对照来鉴赏。李白诗: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两诗对照,可以看出用典相同,结构类似。这首诗开门见山就提出人才与机遇的问题。“何时见阳春?”与“久不遇阳春”,都是人才不得机遇,难以施展抱负的意思。只不过角度不同,前者从自我发出的,后者是以第三者的口吻抒写的。接着,连用“君不见”讲了两个历史典故。一个说姜子牙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多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广张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另一个说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的儒生。当他谒见刘邦时,侍女正给刘邦洗脚。见郦生进来,刘邦仍然坐着不动。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凭着雄辩的口才,使刘邦立刻改变了态度,以礼相待。从此,他为刘邦游说齐国,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李白诗中借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小说家根据李白的诗意,抽出前半部分单独作为一首歌词,设置在三国演义中,借助石广元之口,来表现诸葛亮与其好友们隐而待仕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封建知识分子认为人治的天下,成就功名,在于机遇。“壮士功名尚未成”,是“久不遇阳春”。当然,这个机遇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内涵,它里面包容着天命、运数这样一种观念,而且时刻笼罩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比如诸葛亮出山伊始,司马徽便说:“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刘备对崔州平讲明访求诸葛亮的原由后,崔州平便指出:“……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正由于运数使然,诸葛亮虽有只手补天之愿,参天之功,但无恢复汉室之运。天命、运数如影随形地影响着诸葛亮一生的遭际,在冥冥中强有力地制约着他的事业和生命。所以说:“阳春”这个比喻是多层次的,既有良才遇贤主的机遇,又有天命、运数佳与不佳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很懵懂的,难以清晰地表达,也无法清楚地预测。因此,他们总处在二律背反的心态中,既追求隐逸、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又不可淹没兼济天下的志向。歌为心声,它代表了诸葛亮及好友们的人生价值的取向和生活态度的选择。
猜你喜欢
  • 白居易《对镜》全诗赏析

    三分鬓发二分丝,晓镜秋容相对时。去作忙官应太老,退为闲叟未全迟。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若使至今黄绮在,闻吾此语亦分司。

  • 白居易《客有说 客即李浙东也,所说不能具录其事。》全诗赏析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中有仙龛虚一室,多传此待乐天来。

  • (朱自清)《匆匆》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朱自清匆匆》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 什么是平水韵?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 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 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

  • 六年级古诗词实践活动方案(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谁有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年级古诗词实践活动方案,内容包括六年级古诗实践活动感言,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漫步古诗园>的教案,谁有啊十万火急搜,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古诗活动600。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和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

  • 古代民歌《溱洧》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

  • 苏轼《留题兰皋亭》全诗鉴赏

    雪后东风未肯和,扣门迁客夜经过。不知旧竹生新笋,但见清伊换浊河。无复往来乘下泽,聊同笑语说东坡。明年我亦开三径,寂寂兼无雀可罗。

  • 寓言“吴人养猿”注释、翻译和解说

    吴人有养猿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 ① 而辄归。曰:“未远乎?”舁 ② 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郁离子·虞孚》 【注释】 ①信宿:连宿两夜。②舁(yu):抬。 【意译】

  • 《秋夕·杜牧》原文与赏析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宫

  • 《又见青木川》师国华散文赏析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这是古人的一种时空观念。走进陕、甘、川交界处的古镇青木川,总感觉时光流逝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