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孔融 ·报曹公书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孔融 ·报曹公书

猬惠书教,告所不逮。融与鸿豫州里比郡,知之最早。虽尝陈其功美,欲以厚于见私,信于为国,不求其履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前者黜退,欢欣受之。昔赵宣子朝登韩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贺,况无彼人之功,而敢枉当官之平哉!忠非三闾,智非晁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乃使余论远闻,所以惭惧也。朱、彭、寇、贾,为世壮士,爱恶相攻,能为国忧。至于轻弱薄劣,犹昆虫之相啮,适足还害其身,诚无所至也。晋侯嘉其臣所争者大,而师旷以为不如心竞。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 ,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子产谓人心不相似。或矜势者,欲以取胜为荣,不念宋人待四海之客,大炉不欲令酒酸也。至于屈穀巨瓠,坚而无窍,当以无用罪之耳。它者奉遵严教,不敢失坠。郗为故吏,融所推进。赵衰之拔郤穀,不轻公叔之升臣也。知同其爱,〔来书恳切〕训诲发中。虽懿伯之忌,犹不得念,况恃旧交,而欲自外于贤吏哉!辄布腹心,修好如初。苦言至意,终身诵之。

这是一封给曹操的回信。孔融是一位直言敢谏之士,对曹操的许多政策都深表不满。郗虑是御史大夫,本来就与孔融有隙,便趁机免去了孔融少府之职。为此,曹操给孔融写信,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但不难发现,曹操写信的主旨是在于劝孔融言行应该谨慎。为此,孔融写信相答。

文章一开始就表达了对曹操写信赐教的感谢之情。继而表达了自己愿意与郗虑和好。“融与鸿豫州里比郡,知之最早”,这是他们和好的有利条件。鸿豫,是郗虑的字。郗虑是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人,孔融是鲁国人,两地毗邻,故曰“比郡”。既然他们乡里为邻,因而了解得最早。不仅如此,孔融还曾“陈其功美,欲以厚于见私,信于为国”,也就是说陈述过郗虑功德之美,用来表示自己笃诚荐举私友,为国荐贤,决不是要“求其覆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孔融的目的在于表明,自己既然“陈其功美”的目的是“厚于私”,“信于国”,没有任何个人目的,那么对于 “前者黜退”,我也就 “欢欣受之”了。孔融态度明朗地表示自己愿意接受罢官的处分。

接着作者便用大量的史实来说明自己才能低下,本不该当官,而今被免官,实乃未有任何遗憾。“昔赵宣子朝登韩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贺。况无彼人之功,而敢枉当官之平哉!”这是说自己不能枉劳曹操调合的理由之一。赵宣子,即春秋时晋国卿士赵盾。韩厥,春秋时晋人。据国语·晋语载,赵盾将韩厥荐举给晋灵公,韩厥被任命为司马。而一次战役中,由于赵宣子的车仆驾车犯扰了军列,于是韩厥将其处决,赵盾为自己荐人得当而庆贺。孔融引用此事的目的在于表明自己无法与赵盾相比,但可以说明我荐举人得当,自然也就不用曹操来调解他与郗虑之间的矛盾。“忠非三闾,智非晁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这是说自己不能枉驾曹操调合的理由之二。

孔融说自己的忠诚不如屈原,智慧不如晁错,窃居官位本来就不该,如今免罪已是万幸了。既然如此,何劳曹操来调合呢?接着,孔融又向曹操表示,自己已为那些多余的议论而感到“惭惧”,并表示以后要“奉遵严教”,“不敢失坠”。曹操是掌权者,孔融虽对曹操的政治路线及其具体的各种政策不满,但迫于形势,对于自己常发议论的行为只好收敛了。最后,孔融又进一步申明郗虑是自己推举荐进的,定要与他修好如初,感谢曹操的“苦言至意”。

孔融对曹操怨恨并非一日,但这种情感又不能明诉,只能内心含着怨意,外表显得豁达,表现出明理达情之态,使对方无可非议。

此文言辞委婉。多用典故、比喻来表明自己的心境和态度。如以赵盾的车仆被戮之事,来说明自己被免官决无怨意,又以韩信“胯下之负”、荆轲“榆次之辱”来暗喻自己受到的欺侮和耻辱。用“宋人待四海之客,大炉不欲令酒酸”来比喻曹操豢养恶奴伤人。又将郗虑的诬奏比喻成 “蚊虻之一过”等等,言辞委婉含蓄,同时充分表现了作者是一位博学多识之士。笔触犀利,首尾相应,用语恰切,全文一气贯注,可谓 “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刘勰 文心雕龙)

猜你喜欢
  • 王维《相思》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别后相思,人情之常。《诗经》里有“一日三秋”(《王风·采葛》)、“甘心首疾”(《卫风·伯兮》)、“惄(nì)如调饥”(《周南·汝坟》)等语,都

  • 韩愈《与崔群书》原文、赏析和鉴赏

    韩愈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耶! 宣州虽

  • 《良时不再至·古诗》原文与赏析

    古诗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5445】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6 3万字,2016年8月第1版,58元)

  • 杜牧《洛中二首》全诗赏析

    柳动晴风拂路尘,年年宫阙锁浓春。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蛾眉几许人?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多把芳菲泛春酒,直教愁色对愁肠。

  • 《为沪学会撰文野婚姻新戏册既竟系之以诗赏析》

    【注释】:以上四首,发表于清末留日学生高天梅所编的《醒狮》杂志某期[文艺]栏,是大师留学日本前为上海[沪学会]所撰《文野婚姻新戏》后写的诗,署名为惜霜。后在[东京演茶花女]编后的[感赋],是重录其中的二首。--引自“中国文艺”[url=ht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注释】 选自唐·韩愈《进学解》。 业:学业。 嬉:懒散,不经心。 行:品行。 思:深思熟虑。 随:随意,率性而为,因循。 【赏析】 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韩愈任国子博士,教授生徒。为了勉励学

  • 韦应物《观早朝》全诗赏析

    伐鼓通严城,车马溢广躔。煌煌列明烛,朝服照华鲜。金门杳深沉,尚听清漏传。河汉忽已没,司阍启晨关。丹殿据龙首,崔嵬对南山。寒生千门里,日照双阙间。禁旅下成列,炉香起中天。辉辉睹明圣,济济行俊贤。愧无鸳鹭

  • 《古文观止·左传·祁奚请免叔向》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祁奚请免叔向 栾盈出奔楚①。

  • 《江淮之蜂蟹》原文|翻译|赏析

    宋·姚熔1淮北蜂毒,尾能杀人2;江南蟹雄3,螯堪敌虎4。然取蜂儿者不论斗5,而捕蟹者未闻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