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之陈子龙《秋日杂感》全译、翻译和译文
陈子龙秋日杂感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2。
不信有天常似醉3,最怜无地可埋忧4。
荒荒葵井多新鬼5,寂寂瓜田识故侯6。
见说五湖供饮马7,沧浪何处着渔舟8
【注释】
1.组诗约作于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时作者抵抗清兵,避居于嘉兴武塘一带。这首写诗人坚决复国而力单势孤的哀愁。
2.海雾江云:陈子龙当时与福建的唐王朱聿键,浙江的鲁王朱以海均有联系,故有此语。
3.“不信”句:是说天难道昏聩如醉,让清人统治中国。春秋时,秦穆公梦朝天帝,帝醉,以鹑首之地(今湖北襄阳、安陵诸地)赐秦(参看张衡西京赋、隋书地理志)。
4.无地可埋忧:反用汉·仲长统述志“埋忧地下”。
5.“荒荒”句:悼念抗清死难的亡友,如沈自炳等。葵井:疑用梁·何逊行经范仆射故宅诗句“旅葵应蔓井”,说他们的故居已荒凉。
6.“寂寂”句:哀怜明亡后陷遁不出的明贵族,如魏国公徐宏基等。瓜田故侯:秦亡后,故东陵侯邵平种瓜为生。
7.五湖:指太湖。供饮马:为清兵所占有。
8.“沧浪”句:意思是,无地可作隐居之处。沧浪:水青色,这里如言江湖。
今译
我——
行也悲吟,坐也长啸,
独自悲秋,
茫茫海雾,悠悠江云,
都徒然引我
暮愁。
我不相信
上天总是昏聩如醉,
天帝却一次又一次地
赐秦以鹑首;
我要像仲长统那样
“埋忧地下”,
却又无处可以埋忧。
荒凉的故国,埋葬了
我一个个死难之友,
寂寞的瓜田,可见到
不仕新主的故侯。
听说那太湖,也已被
清人占有,
何处还有清清的
沧浪之水,
可以着我渔舟?
-
兼天下而爱之。出处:《墨子·卷七》解析:墨子,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
-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
坡陀巨麓起连峰,积累当年庆自钟。灵运子孙俱得凤,慈明兄弟孰非龙。河梁会作看云别,诗社何妨载酒従。祗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君容。
-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 【意思1】飒飒的春风中细雨飘来,荷 花塘外传来轻轻的雷声。飒(s)飒:形 容风声或雨声。东风:春风。一作东 南。芙蓉:荷花
-
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不闻汉主放妃嫔,近静潼关扫蜂蚁。殿前兵马破汝时,十月即为齑粉期。未如面缚归金阙,万一皇恩下玉墀。 作品赏析朱氏编在永泰元年。鹤曰:此诗言仆固怀恩之乱也。【钱笺】广德
-
《道在己而无忧,故悦;悦而忧惑不妄起,则所虑者正而自精.不然,在己无大常之理,物至情移
《道在己而无忧,故悦;悦而忧惑不妄起,则所虑者正而自精。不然,在己无大常之理,物至情移,愈变而愈迷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
-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作品赏析【注释】:原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元丰元年(10
-
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 ① 刑罚,薄 ② 税敛,深耕易 ③ 耨 ④ ,壮者以暇日 ⑤ 修养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⑥ 以挞 ⑦ 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
-
吴澄腊转鸿钧岁已残, 东风剪水下天坛。剩添吴楚千江水, 压倒秦淮万里山。风竹婆娑银
-
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读之百遍,其义自见,此外众书可以泛观耳。|什
《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读之百遍,其义自见,此外众书可以泛观耳。》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