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月出 翻译|注释|鉴赏
月出皎兮,① 月儿出来亮晶晶,
佼人僚兮,② 月照美人撩人心,
舒窈纠兮。③ 姗姗细步苗条影。
劳心悄兮!④ 一夜相思神不宁!
月出皓兮, 月儿出来白皓皓,
佼人懰兮,⑤ 月照美人更多娇,
舒懮受兮。 姗姗细步仙姿飘。
劳心慅兮!⑥ 一夜相思梦魂劳!
月出照兮, 月儿出来照四方,
佼人燎兮,⑦ 月照美人闪银光,
舒夭绍兮。 姗姗细步柔腰荡。
劳心惨兮!⑧ 一夜相思思断肠!
【注】 ①皎:洁白光明。②佼: 或作姣,美。僚: 美好貌。③舒: 徐。窈纠(yao jiao):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下面 “懮受”、“天绍”均与此意同。④劳心: 忧心,形容思念之苦。悄: 深忧貌。⑤懰 (liu) : 妖媚,美好,⑥慅(cao): 忧愁不安貌。⑦燎: 朱熹诗集传: “燎,明也。” ⑧惨: 忧愁烦躁不安貌。诗经 中惨与 “懆”通用,现代汉语作躁。
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天下三分明月夜” (徐凝) ,自然界佳景无数,令人神往的要算明月之夜了。而月下怀人,则是最富于诗意的情事。月出便是一首最早写月下怀人的诗篇。诗每章首句写月夜之皎洁明亮,二、三句描写意中人在月光照耀下艳丽多采,风姿动人。那激扬的声调,仿佛爱情之火在诗人胸中燃烧,那拳拳爱慕而赞美之心,又仿佛荡漾着男子眷恋丽人的似水柔情。如此良宵,伊人渺渺,第四句咏叹相思之劳。每章诗前部分力状“佼人”之美,后部分突出 (我) “劳心”之苦。而“月出”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前后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情景成功地调和起来形成诗的和谐而统一的完整境界。
诗经中有许多怀人之作,但所怀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场景各异。那“寤寐求之”的“窈窕淑女 (关雎) ,相逢在河边左采右采采荇菜。那一见为之倾心的“所谓伊人” (蒹葭) ,原来谋面于芦苇青青的深秋早晨,白水环绕的河那边。而本诗的心上人,却在明月流辉之夜,随着男子对月兴怀,她仙姿摇曳,若隐若现。诗人巧用特定环境中的夜色和“皎”、“皓”、“照”的月光,织成空明剔透的朦胧意境,给诗、给爱情、给整个大地似乎都罩上一层乳白的纱,又象笼着轻纱的梦,于是月更明了,人更美了,相思之苦苦中有甜了。朦胧美美化了诗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又给读者于美的享受中以凝思、遐想,收到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这就是这首诗久传不衰、神韵独具的艺术魅力,诸如关雎、蒹葭一类的情诗皆无。诗大约是用陈国方言写成,所用的词语在诗经中多不经见。全诗只见名词“月”、“人”、“心”和动词“出”,除“兮”外余皆形容词,而这些形容词如首章的“皎”、“佼”、“僚”、“窈”、“纠”、“劳”、“悄”,次章的“皓”、“佼”、“懰”、“懮”、“受”、“劳”、“慅”,三章的“照”、“佼”、“燎”、“夭”、“绍”、“劳”、“惨” (懆)等二十余字,都有声韵的关系,使读者不期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深刻的怅惘。诗用民歌复沓形式咏叹,通篇句句押韵,且多叠韵双声,(如“窈纠”,“懮受”,“夭绍”) 读来悦耳动人。历代见月怀人,望月思乡,大抵起源于陈风吧,宜乎后人推为三百篇中情诗的杰作。
-
词的上片先写“伫立长堤”,纵目远眺,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开篇几句对萧条的边地风光的描绘,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而随着词作的逐步展开,这种悲凉之感不但没有减弱,反
-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①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②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③ 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 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⑤ 它
-
米尽无人典破裘,送行万里一邹游。解舟又欲携君去,归舍聊须与妇谋。闻道年来丹伏火,不愁老去雪盈头。剩买山田添鹤口,庙堂新拜富民侯。 作品赏析原题:王子直去岁送子由北归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赣上戏用旧韵作诗留别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食鱼无反。》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初睹银钩还启齿,细吟琼什欲沾巾。凤池隔绝三千里,蜗舍沉冥十五春。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凤池,属杨相也。蜗舍,自谓也。]
-
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泾溪是安徽省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① (《论语》) 【注释】 ①悌(tì):恭敬、顺从兄长。 【译文】 “孝顺父母,恭敬、顺从兄长,是仁爱的根本。” 【评说】 尊亲敬长,并没有错。不但过去没错、现在没错,
-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
-
作者: 吴志根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朝宋濂、王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