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 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②。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③,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 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④,以衾拥 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⑤,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 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⑥,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 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 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 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 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 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 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 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①加冠:指二十岁。古代 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② 先达:指有德行、学问而显达的前辈。 ③援疑质理:提出疑惑,问明道理。④ 媵人:古代贵族妇女出嫁时,随嫁的 人。这里指陪送自己上学的人。⑤容 臭:香囊。⑥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 ⑦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一封长信作 为见面礼。
【鉴赏】 明代洪武十一年 (1378),致仕的宋濂去京城(今江 苏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在国 子监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 访。宋濂有感于其“善学”,便写了 这篇赠序送给他。以自己勤苦求 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 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文 章写得情真意挚,语重心长。
本文主旨是勉励后生好学,但 作者并不以自己是长者或身居高 位而板着脸孔来说教、训诫,而是 如忘年之交似的促膝谈心,娓娓道 来,情真意切。着重现身说法,循 循善诱。
作者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艰难的往事。以“嗜学”“家贫”四 字提纲挈领,坦诚地叙述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艰苦的求学历程。作者家 贫无书,靠借书笔录,得以“遍观群书”;趋百里外拜师求教,毕恭毕敬, “卒获有所闻”;不顾长途寒冷、衣食恶劣,而有“足乐”之感,获得了矢志 于道,耽于读书悟道之乐的精神升华。作者以自己的求学历程勉励后生 们勤奋学习。
全文从整体结构到具体行文,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记叙自己 勤苦求学,将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作对比;写某些太学生心懈志 惰不爱学习,则与自己的勤奋专心作对比;写太学生的学习条件时,也处 处拿自己的条件作对比,肯定太学生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师资之 备、图书之富,因此,若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只能归于他们用心 不专、不知勤苦为学的道理……文章大量运用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和说服力。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61-363页.
-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
不思量,又思量。一点寒灯耿夜光,鸳衾闲半床。 雨声长,漏声长。几阵斜风摇纸窗,如何不断肠。 这是一首叙写思念之苦的词。 上片主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不思量,又思量”,开篇即直接赋情,写相思之苦无法排遣
-
(元)王恽 春风赵国荒台,月明几照苕华梦①。纵亡横破②,西山留在,翠鬟烟拥③。剑履三千④,平原池馆⑤,谁家耕垅⑥。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⑦。 还忆张陈继起⑧,信侯王、本来无种⑨。乾坤万里
-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
一 滴 水 ◆ 拉加托斯 这一滴水也许是尼格拉瀑布的一部分,它也许曾经有过显赫的奇迹呢。 也许只是脸盆里的一个肥皂泡;但它却
-
南朝·宋·刘义庆桓公人蜀,至三峡中2。部伍中有得猿子者3,其母缘岸哀号4,行百余里不
-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従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出山回望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干部教育培训教材•港澳台工作卷
【36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干部教育培训教材•港澳台工作卷(马建堂总主编,徐泽等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1 8万字,20
-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易·节》 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左传·哀公元年》 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 ——《管子·权修》 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