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 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 见段之有徒众也①。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②。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 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③?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④,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注释】 ①段:郑武公之子。徒众:军队。②世子: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目:看作。③甚: 更加。郑伯: 郑庄公,段的兄长。④鄢: 地名,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能做什么呢?就是能够杀人。春秋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 原来是因为看见段还有军队。
段是郑伯的弟弟。为什么知道他是弟弟呢? 原来春秋记载的凡是杀世子和同胞兄弟的就看做国君而不看做兄弟。因为这里把郑伯看做国君,所以知道段为弟弟。段本来是郑伯的弟弟,这里却不称他为弟弟; 他本来是武公的儿子,这里却不说他是武公的儿子,这是春秋 在贬斥他,因为段没有按照做儿子做弟弟的要求做。这里贬斥段,但更贬斥郑伯,为什么要更加贬斥郑伯?是贬斥郑伯处心积虑以达到杀段的目的。“于鄢”,是说很远。就好像是从他母亲怀抱中把他抢过来,然后杀掉一样,因此非常憎厌郑伯。那么作为郑伯,怎么做才合适呢? 应当慢慢地追赶,让作乱的段能逃脱,这才是爱护亲人的正道。
【鉴赏】 古文观止选了两篇郑伯克段于鄢,一是左传,一是谷梁传。左传重在事实的叙述,这里(谷梁传)重在对字词的解释和义理的说明。就字词而言,对“克”、“段”、“郑伯”、“鄢”都作了解释; 就义理而言,重在宣扬“缓追,逸贼,亲亲之道”,贬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的凶残。
字数:753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91页.
-
唯得忠恕【原典】范纯仁①尝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②’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③离此也。”
-
(常书鸿)《从铁马响丁当说起》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常书鸿从铁马响丁当说起》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常书鸿 在浩瀚的沙漠上,人们感到一种平凡隐约、不急不慢的丁当声,它们自远而近地划破万里长空。这声音仿佛告诉人们:在这无涯的沙漠中,夜虽阑啊,
-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出处】唐孟浩然《 留别王维 》。 【意思】只应该耐守寂寞,回家乡闭 门隐居吧。还(hun):回。掩:关。故 园:家乡。扉:门。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避开喧嚣纷 争,
-
风雅久寂寞,吾思见其人。杜君诗之豪,来者孰比伦。生为一身穷,死也万世珍。言苟可垂後,士无羞贱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麦田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麦子”的诗句,形容麦田美景的诗词,有没有关于秋天麦田的诗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 《观刈麦》2、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无名氏 《古歌》3、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
-
《汉魏六朝散文·潘岳·秋兴赋并序》原文鉴赏
-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题解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故交孟浩然要
-
夜临月观峰金聚泰人人都知道泰山上有座日观峰,但是,你听说过这里的月观峰吗?月观峰位于泰山的西巅,是与雄峙岱顶东边的日观峰遥遥相对的姊妹
-
曹 植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 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 灵 戴方丈,神岳俨嵯峨! 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 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 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 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 鼓翼舞时风
-
五蠹第四十九 【题解】 《五蠹》是韩非法治思想的经典之作。“五蠹”是五种毁坏法制的人,其中的学者主要指儒者,言谈者指纵横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