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伶伦凤律”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 (xie) 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 汉书 ·律历志亦载。
释义用法传说黄帝让伶伦制定声律,伶伦在嶰溪之谷截取良竹,以其声为黄钟之宫。又做十二筒,按凤凰的鸣叫声定为十二律。后以此典指善知音律的人,也用以形容优美的音乐或精美的 笛、箫。
用典形式
【伦伶】 魏 ·阮籍:“凤凰鸣参差,伦伶发其音。”
【伦律】 清 ·丘逢甲:“八风裂竹乖伦律,九日争桑拒羿弓。”
【伶伦】 唐 ·韩愈:“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唐 ·柳宗元:“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伶伦曲】 唐·杜牧:“肉管伶伦曲,箫韶清庙章。”
【伶伦管】 唐·张祜:“伶伦管尚在,此律谁能吹。”
【学凤鸣】 唐·陈子昂:“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嶰谷枝】 明 ·高启:“始知嶰谷枯篁枝,中有人间无限悲。”
【伶伦凤律】 唐·元稹:“伶伦凤律乱宫商,蟠木天鸡误时节。”
【嶰谷黄钟】 明 ·唐寅:“嶰谷知黄钟,大雅变正音。”
【伶伦学凤凰】 宋·王安石:“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
-
雁儿落带得胜令·叹世 吴西逸 春花开杜鹃。秋月看归燕。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苦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
-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
古文·隆中对 陈寿亮(1)躬(2)耕陇亩(3),好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里适合的房地产起名,内容包括从唐诗中选房地产起名字大全,做的房地产方面的活动想取一个名字最好是从古诗词演变而来请大侠,推荐一些适合起名的古诗词。适合起名的古诗词1.《满庭芳·烘锦花堤》年代: 宋 作者: 史浩烘锦花堤,铺绵柳巷,晓来膏雨初晴。画堂初建,碧沼映朱楹。最好芙蓉绣褥,交
-
典源出处 宋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 (苏) 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宋史苏轼传》亦载。 释义用法 宋欧阳修读苏轼的书信,认为苏很有才学,自己应该为他让路,让苏轼
-
境界类·自然而然的宋词赏析 【依据】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又如冯延巳、贺方回、吴梦窗亦有妙处。至若
-
原题: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此诗
-
格调说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诗歌理论方面的流派。它的主要代表是沈德潜。格调派的主张是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所谓贵性情,就是在内容上要以温柔敦厚的诗歌为旨归。所谓论法,就是在形式上古体诗要学习汉魏,近体诗要
-
《寓壶源僧舍》是清代吴儆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对清静宁谧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精准的描绘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作者巧妙运用意象描绘,如“僧指茶、竹叶香”等,增加了整个寺庙环境的真实感。通过适当的运用夸张手法,如“一轮皓月映林长,片片萤红动画窗”等,使了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作者通过音韵和语言节奏的安排,使整首诗具有韵律感。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般宁静的画面,读者读后仿佛自身也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真实恬静的生活。
-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