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大森林!——刻在烈士饮恨的洼地上)(公刘)读后赏析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哎,大森林!——刻在烈士饮恨的洼地上·公刘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哎,大森林! 我爱你! 绿色的海!
为何你喧嚣的波浪总是将沉默的止水覆盖?
总是不停地不停地洗刷!
总是匆忙地匆忙地掩埋!
难道这就是海?! 这就是我之所爱?!
哺育希望的摇篮哟,封闭记忆的棺材!
分明是富有弹性的枝条呀,
分明是饱含养份的叶脉!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枯朽?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腐败?
我痛苦,因为我渴望了解,
我痛苦,因为我终于明白——
海底有声音说:这儿明天肯定要化作尘埃,
假如今天啄木鸟还拒绝飞来。
1979.8.12 沈阳
这首诗的副标题中提到的“烈士”,指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追求、捍卫真理而被残酷杀害的张志新。这首诗,是诗人到了烈士殉难地点之后写的。其主旨,并非对烈士政治节操、思想品格的歌颂,也不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谴责。这首诗在很大程度上,已离开了对具体人物、事件的剖析和评价,而转化为对一个令人激动不安的严峻问题的充满感情的思考。
强烈而炽热的感情喷发,是公刘这个阶段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这首诗在基本抒情方式上,采用的便是直接倾诉的方式。“我爱你”、“我痛苦”等直接表白,发出的是骚动不安的、痛苦的心声。而诗中的使用频率很高的设问句式(“难道这就是”、“为何你……”、“一旦竟也会……”),也更加强了这种炽热情感的难以缓解与超脱的状况。
自然,好诗并不是感情的无节制的倾诉,情感的泛滥会破坏诗质。作为含蓄和控制的手段,公刘又把他的表达与思考,通过有一定复杂内涵的诗歌意象展开。“大森林”,在诗中,已经从写实转为象征。这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在“大森林”之中,同时存在着互相矛盾、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林涛所形成的“喧嚣的波浪”,有声响的、运动着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有静寂、不动的“沉默的止水”。一方面有着弹性的枝条、饱含养份的叶脉,另一方面,枝条绿叶也会枯朽、腐败。因此,大森林因它的蓬勃的生机,成了“哺育希望的摇篮”,又因它会枯朽、变得死寂,而成为“封闭记忆的棺材”。于是,生命的活力、旺盛和希望,与静止的死水、腐败枯朽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景和可能性,同时存在、统一于“大森林”之中。面对着这样的情景和可能性,诗人的感情、心理,也呈现了矛盾冲突的激荡状态。在一开头,他就深情地呼唤:“大森林! 我爱你! 绿色的海”;但在对它的另一面有所体认之后,又痛苦地表示怀疑:“难道这就是海?! 这就是我之所爱?! ”热爱、深情,而又对无法否认的事实产生了痛苦的疑问。于是,在矛盾中,他寻找着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当他不明白大森林为什么会存在这另一面时,他痛苦;而当他找到了答案,明白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时,这种痛苦也并不因此而消失。这是因为,在“大森林”中,总在经常发生“不停地洗刷”、“匆忙地掩埋”的现象。即使不是人为的“洗刷”与“掩埋”,就如一个哲人所说,时间的流逝,也会洗涤旧迹。历史的曲折,人民流的血,罪恶势力犯下的罪行,本应转化为被永远记取的经验,成为不被忘却的教训。然而,掩盖、洗刷、忘却不仅是可能性,而且已经成为现实。诗中所表现的愤激和深刻的忧虑,所表现的感情冲突,在实质上就是前进所必须的记取与忘却之间的矛盾。而国家、民族的发展,对于倒退、枯朽的克服与战胜,只有在清醒地进行严肃反思、寻找病因并加以疗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因而,全诗的结尾,诗人写出了意在振聋发聩的警醒的句子:“这儿明天肯定要化作尘埃/假如今天啄木鸟还拒绝飞来。”先提出大森林生死存亡的后果,以突出、强调其严重性,再指明可能导致这一后果的缘由,而把作者急切、严肃的思虑和情感,推向了新的高度。
-
雕琢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废,女工伤,则饥之本而寒之原也。
名言: 雕琢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废,女工伤,则饥之本而寒之原也。 注释: 雕琢刻镂: 指精雕细刻的奢侈品。锦绣纂(zuan) 组: 指编织精美高贵的丝织品。女工: 旧指妇女从事
-
故事,每到农历腊月,在城市繁盛之区,或村镇市集里,做买卖的人,都支搭席棚、竞卖年货。年画棚就是专卖年画和其他花纸的。棚里纵横交叉悬挂的,摊上陈列的,都是新的年画,真是 五色新鲜,千张炫目。妇女儿童为画
-
此身何物不堪为,逆旅浮云自不知。偶见一张闲故纸,便疑身是永禅师。
-
孟子曰:“乐民 ① 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 ② 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 。”(《孟子·梁惠王下》四) 注释 ①乐(lè):快乐。②以:因为。③未之有:未有之
-
苏轼《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①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② 【注释】 ①萧散:萧疏冷落的样子。这里形容头发稀少。②报道:报告说。先生:作者自指。五更:旧时计时一夜分为五更
-
《步天歌》,一名《鬼料窍》或《天文鬼料窍》,是古代指认星象的七言长歌。署隋丹元子作。它的著录首见于《新唐书 ·艺文志》,记为“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一卷”。今存较早的版本有宋王安礼重修《灵台秘苑》本及
-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者姚子昂事迹未详(查宋、金、元诸传记资料索引,均未见其名),但并不影响对本诗的欣赏。这首诗的字句多从杜甫的咏马诗(如《房兵曹胡马》《天育骠骑歌》等)中化出,也深得杜诗的咏物题画之法。这里,仅着重分析本诗继承杜诗传神写照、用典使事、比兴寄托等三个主要特色。其一,传神写照。元人赵汸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4859】大宋之变,1063—1086(赵冬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0万字,2020年6月第1版,88元)△5部分:①父子君臣,1063—1067;②旧邦
-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散文《小溪》,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下面散文《小溪》,完成18——21题。(12分) ①我是一条流淌在崎岖山间的小溪。我满身洒着细碎的光亮,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啊,顺着山绕过石,不停地流。我有时被乱石阻塞,有时被泥沙搅混,但我浑浑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谛为何,不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