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唐宋散文之曾巩《醒心亭记》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散文之曾巩《醒心亭记》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曾巩醒心亭记

滁州之西南1,泉水之涯2,欧阳公作州之二年3,构亭曰“丰乐”4,自为记5,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6,几百步7,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8。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9,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10,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11。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12,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13,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14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15。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16,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17,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18,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19

【注释】 1滁(chu )州:今安徽滁县一带。州治今属滁县。 2涯:岸边。 3欧阳公:欧阳修。 作州:任知州。欧阳修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为范仲淹等的遭谗辩证,不为当政者所容,贬滁州知州。 二年:指庆历六年(1046)。 4构:筑。 5记:指丰乐亭记。6直:当。 7几:近。 8即:就,往就。 9滋:润。 10洒(xian)然:肃敬貌,形容酒醒神清的样子。 11韩子:韩愈,字退之。北湖:韩愈北湖咏虢州北湖说“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12君:指皇帝,即仁宗。 13夷狄:泛指少数民族的习惯语。 14寄意:寄托意趣。 15殁:卒,逝世。 16迹:生平事迹。 17及:近,指生不同世,不能接近。 18托名;凭借他人以扬名。这里指因欧阳修而显名。 19庆历七年:1047年。

【今译】 欧阳公任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在治所滁县城的西南泉水边上筑亭,题名“丰乐”,他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用以说明命名的用意。不久,他又在丰乐亭东将近百步之处的山头,筑亭名叫“醒心”,使我为它撰记。

每逢欧阳公和州中的宾客出游,就必然到丰乐亭饮酒。如果酒醉意倦,就必然登上醒心亭远望,去看那环绕的群山、云雾的升腾、茫茫的旷野、众多的草树、美好的泉石,使耳目一新,酒醒神清,更愿久而忘归。根据这样的事实并借韩愈北湖“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的诗意称亭为“醒心亭”。唉,这或许说得上得其乐于山泉之间了。

不过,欧阳公真正的乐趣,我能说清:皇帝在上优游自得,无为而治。百姓在下丰衣足食,没有遗憾;天下学者,有才有德;边疆内外,其他民族的人和鸟兽草木都生长如意,这才是他的快乐。山间水边,哪里是他的乐趣所在啊,只是他的寄托罢了。

像欧阳公这样的贤人,韩愈逝世后几百年才出现。今天和他同游的宾客,还没有意识到他是难逢难遇的人。今后百年千年,有敬仰欧阳公的为人,而看到他留下的足迹,会产生恨不同时、不能相见的叹息,然后才知道他的难遇啊。那么凡和他同游于醒心亭的,岂不可喜可庆吗!而我又有幸以文章列于欧阳公之后,岂不可喜可庆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总案】 宋代为亭作记,颇多名篇,如梅尧臣览翠亭记、苏舜钦沧浪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游修亭记照翠亭记、苏轼喜雨亭记放鹤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曾巩道山亭记醒心亭记、叶适醉乐亭记等等,各有特色,历来为人称道。曾巩道山亭记记叙闽南山水,以写景著称;醒心亭记写景服从于写情,以抒感取胜。

滁州饶山水之美,因山筑亭,山水增色。滁有三亭:一在西南远郊琅琊山,称醉翁亭;一在城南丰山之上,称丰乐亭;一在丰乐亭东约百步的山颠,称醒心亭。前两亭欧阳修在庆历六年(1046)写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庆历七年,醒心亭落成,欧阳修自己不撰文志胜,却让门人曾巩为记,它充分反映了文坛领袖奖掖后进的美德,加以欧阳修是因忧国忧民直言敢谏而贬谪滁州的,其人品之高洁,尤使曾巩敬佩,所以醒心亭记的重点自然而然地落在歌颂欧阳修上。

全文三百四十七字,分为四段:第一段记叙受嘱为记;第二段飞驰想像,写居高四望的景色,点明“醒心”命名之意;第三段写欧阳修志在兼济天下,优游山水,非其本意;第四段盛赞欧阳修上继韩愈,令人景仰,能与之同游和受托为文是莫大的荣幸。这篇散文语言平易,以小见大,言简意深。行文如江河曲折,变化有致。尊崇一代文宗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今天读来也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远见卓识。



猜你喜欢
  • 寓言《一蟹不如一蟹》意译和解说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 ① ,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 ② 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此何

  • 李白《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夸张,使诗意更为深远。诗人以壮丽的山河景色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表示友谊之重。通过阅读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美感。

  •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

  • 张学生必背得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张学生必背得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小学必背75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方便打印版,转载于“绿色文库网)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

  • 白居易《池窗》全诗赏析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注释、译文和感悟

    (孔)子曰:“学而时 ① 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一) 注释 ①时:时常。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感悟 由于应试教育,学业繁重,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能够

  • 韦应物《南园陪王卿游瞩》全诗赏析

    形迹虽拘检,世事澹无心。郡中多山水,日夕听幽禽。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杂花芳意散,绿池暮色沉。君子有高躅,相携在幽寻。一酌何为贵,可以写冲襟。

  • 秦观《纳凉》原文、注释和鉴赏

    秦观《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 (1)纳凉:酷夏乘凉。此诗当为作者晚年被贬南方时所写。 (2)柳外凉:户外柳树成行,是清凉的地方。 (3)胡

  • 苏轼《纵笔》原文、注释和鉴赏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导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注释】 (1)此诗约作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初春,作者年六十二岁,被贬惠州,此时寓居嘉佑寺。纵笔:当是随笔之意。 (2)

  • 《诗经》之《下武》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原文] 下武维周, 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 王配于京。 (王、京,阳部。) 王配于京, 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 成王之孚。 (求、孚,幽部。) 成王之孚, 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 孝思维则。 (鲁维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