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秋天·秋天》赏析
张晓风秋天·秋天原文
古往今来,人们描写吟咏秋天的诗文,如同这周而复始、每年一度的秋天一样,层出不穷,难以尽数。但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尤其是个性饱满的作家笔下的秋天,依然是千姿百态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大自然的秋天在作家心灵上所折射的光束五彩且缤纷。让我们来领略和感受一下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秋天的印象吧。
这篇题为秋天·秋天的散文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由阳光的颜色写起,这原本无色的太阳,在作者独特的视眼里,却“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而这无所不在的颜色笼罩着天地万物,也即表明秋天的来临。在这里,突然插入的对美的始终不渝的迷恋的议论,实际上是把秋天也归入了美的范畴。在不知不觉中,与生命同步行进的秋天历程也慢慢地展开。
首先是儿时在南京度过的秋天。在美丽的郊野,随着梧桐叶子的簌簌落下,许多神秘的美感也落入了一颗小小的心灵。在那多梦的年龄,孩童眼里的落叶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在希望里航行。这位敏感的少女,从暮色和秋色双重笼盖下的古城墙上,读出了一种凄清的美,并且为这种美所感动。接下来是柳州,是对学校前面那秋天时分山容的回忆。两个少女有关美术老师是否会画那座山的争论尽管不了了之,但作者在十几年以后,仍然坚持神圣、美丽、深沉的秋山是无人能画的。她对秋天之美丽到不可描摹的程度深信无疑。这正反映了她对秋天的迷恋和敬仰。然后是对秋季旅行的回忆,由游览车上同学的下车联想到生命的终结,那秋天般无可奈何的摇落之悲,同样是美的。这里,又插入了一段两位当年的少女,如今都成为教师的好友在初秋重逢的情景。那个喜欢秋天的女孩“芷”,如今在从事着有益的事业,并且仍如少女时代那样,对大自然的美充满了爱。作者为她们都保持着往日的美好梦想而感到幸福。而在深秋来临的时刻,感受着身边的秋意,不由想象着友人那边的秋景。秋天最容易唤起人们思念远方友人的感情,也最适合梦幻的境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秋天是怎样地适合故人之性,又怎样地适合银亮银亮的梦啊!”
文章是以牵牛藤的紫色小浪花涌到窗前开始的,在回忆了生命历程中的不同秋天之后,作者又回到了眼前那一片“紫色的浪花”上来。窗前的秋景,此刻已翻倒在心上。作者之所以爱秋天,是因为秋天在她眼里,象征着生命的严肃、成熟和神圣。作者以蘸满诗情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 “曲折而明快” 的纯净秋光。她希望自己的生命,也如同这安静纯朴、深沉严肃、热切殷实的秋天。
这是一篇带有浓厚抒情味的散文。作者以散文诗一般的笔调描绘和赞颂了秋色、秋景与秋光。读着这篇散文,犹如沐浴在一股明朗而清新的秋风之中。作者曾经这样表明自己的创作原则:“除非深深感动了我的那些东西,我绝不去写它。” 秋天·秋天 正体现出这一态度。文章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与诚挚感染着读者。因为秋天是每个人都身临其境的大自然季节,描写秋天的散文又汗牛充栋,所以,如果这一篇散文不写出新意来,很难为读者所认同。张晓风凭着她的艺术感觉和审美感情,却把这篇有关秋天的散文处理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结构上,作者采用了类似音乐中的“回旋曲”样式,在描写上分“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读者好像踏着音乐的节拍,跟随作者步入圣堂,最终也被一种快乐和庄严的感觉所包围。文章结尾部分对秋天所象征的人生真谛的揭示,使读者对秋天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全文的语言极富韵味,既清新明快,又意味隽永。比喻的生动和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如“溪水从小夹缝里奔窜出来,在原野里写着没有人了解的行书,它是一首小令”,这样优美的比喻在文章中俯拾即是,显示了作者极高的悟性和艺术表现力。
(施国英)
-
典源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叩) 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
-
作者: 张俊山
-
名山一瞥十月三日从嘉荫出发,顺着东北边境一路游,到抚远黑瞎子岛是终点,走过黑龙江最东方之后返回。名山不是起点,中午路过时稍做停留,
-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美人梳头歌 李贺 西施晓梦绡帐寒, 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 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 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
-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
-
黎辟滩声五月寒,南风无处附平安。君怀一匹胡威绢,争拭酬恩泪得干。
-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大夫言何柔,暴主意自惨。荒祠旁孤冢,古隧有残坎。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又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抒情诗。 这首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
-
柳宗元 郭橐驼 (1) ,不知始何名。病偻 (2) ,隆然伏行 (3)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