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耕莘(伊尹扶汤)”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伊尹耕莘(伊尹扶汤)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三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史记索隐:“孙子兵书:‘伊尹名挚。’孔安国亦曰‘伊挚’。然解者以阿衡为官名。按: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书曰‘惟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号,非名也。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又,元·郑光祖作杂剧放太甲伊尹扶汤,又名耕莘野伊尹扶汤。
【释义】伊尹是殷商贤君汤的大臣,原为有莘氏媵臣。另一说则是处士,汤使人迎聘。而一般说来,后人皆喜用前一说法,比喻贫贱有才的志士。又,参见“空桑子”条。
【例句】①巫咸傅说初皆贱,伊尹曾耕莘上田。(柯丹邱南戏荆钗记第四出堂试〔前腔〕)是说贫士也能青云直上。②似莘野商伊尹,佐成汤救万民。(马致远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第二折〔一枝花〕)陈抟说自己的才学犹如伊尹,能辅佐明主。③俺又不曾彻青霄,高盖起摘星楼,不说他伊尹扶汤,则说那武王伐纣。(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二折〔贺新郎〕)尚书劝元帝不要像纣王宠妲己,元帝不服,责备尚书不提伊尹扶汤这样的贤君,却拿武王伐纣的事来劝谏。④想当初伊尹在莘野躬耕,傅说版筑劳形。(佚名杂剧冻苏秦衣锦还乡第一折〔青哥儿〕)苏秦感叹不能像前人,有志竟成。⑤岂不闻伊尹未逢时,向莘野锄耕。(旧题徐畛杀狗记第十八出窑中拒奸〔风入松〕)孙荣身住寒窑,以伊尹耕莘自励。
-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出处】唐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其一) 》。 【意思】从古以来幽并豪客慷慨赴边沙场终老,谁学那游侠浪子只是矜夸手中剑利、座下马好。 【全诗】 《塞下曲四首(其一)》
-
杨杰《遥碧亭》 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注释】 ①在杭州西湖。【译文】 从幽深林
-
谄之忍第三十二谄之忍第三十二 上交不谄,知几其神。巧言令色,见谓不仁。 孙弘曲学,长孺面折,萧诚软美,九龄谢绝。 郭霸尝元忠
-
难一第三十六 【题解】 “难”(nàn)是辩难,是韩非对前人成说的反驳,在文体上相当于今天的驳论文。为了深刻阐述势治学说,韩非旁
-
《菊花·念奴娇菊》咏菊花诗鉴赏 王炎小妆朱槛
-
名言: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注释: 志: 意志、志向。形: 表现。 句意: 诗是意志和怀抱的体现。在心里时是意志, 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诗。内心有真情实感就会在语言
-
献寿椒花泛渌醪,迎祥朱户怙仙桃。影庭玉殿炉烟起,霭霭卿云瑞日高。
-
冰壶凝皓彩,水殿漾轻涟。绣茧夸新巧,萦丝喜续年。
-
记 一 出西直门 〔2〕 ,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 〔3〕 。小鱼尾游,翕忽跳达 〔4〕 。亘流背林,禅刹相接 〔5〕 。绿叶秾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
-
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精辟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