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秋池一枝莲》全诗原文鉴赏
郭恭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这首小诗虽词语平淡,但却意境深邃,富有哲理。
首句写秋风瑟瑟,草木开始凋零,池塘里的莲花大都离披破艳、香消色尽、漂卧在水中的景象,这不禁令人愁思满怀。
下句笔锋一转,写偶见一枝莲花依然红裳翠盖,凌波独立,这又是多么令人惊异、欣喜呀!
这前后两句展现了迥然不同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以“皆零落”衬托“独吐红”,实现这一枝莲花的非凡出众,恰似鹤立鸡群,又似一峰凸起,既引人注目,又发人深省。这两句是写景,也是展现诗人情感思绪上的跌宕,由前句的愁思满怀突变到后句的惊异欣喜,惊喜之余,又不免深思、沉吟:
那么这枝莲花为什么能这样与众不同呢?三、四句得出了答案: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原来是借助花根的力量,因为根深蒂固,才没有随风倾倒,而能挺拔直立,一展风姿。
这首诗是咏莲花的,但诗人的立意不在刻意描绘莲花的形貌,也没有美辞赞誉莲花的精神品格;而在于通过一枝莲花能在秋风瑟瑟中“凌波独吐红”这一偶然现象,找出其所以能“独吐红”的原因,意在以花喻人:花能不受秋风摆布,得力于根深蒂固;人若不随波逐流,就要学好做人的根本;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这枝莲花“独吐红”,看似偶然,其实并不偶然,偶然现象蕴含着一般的原理。
这首小诗立意新颖,耐人寻味,可谓别具一格。
-
鹰至感风候,霜馀变林麓。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
-
一 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想转到比较安定的地区休息些时候。通过一条公路时,不想敌人得到汉奸的报告,忽然开
-
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叮珠帘玉楼翡翠屏,云舒霞卷千娉婷。中有一人长眉青,
-
祭文赏析·《祭母文》(陈宗贵陈宗敬) 呜呼!天
-
【原题】:公立煎茶之绝品以待诸友退皆作诗因附众篇之末
-
作者: 宋生贵
-
《而庵诗话》一卷,徐增撰。……增有《说唐诗》二十二卷,其卷首为与同学论诗之语,张潮以此卷辑入《昭代丛书》中,改称《而庵诗话》。……而庵论诗,好作大言欺人,有时强作解事,不免入于玄; 又受金圣叹影响,好
-
吴伟业的这首《穿山》,正以咏山为题,向当世宣告了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布衣所胸怀的峥嵘壮志。
-
咏月 素性清如水,红尘识苦愁。 若知人有约,急上柳梢头。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廖德中廖德中,1937
-
古文观止·汉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