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念奴娇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念奴娇菊咏菊花诗鉴赏
王炎
小妆朱槛,护秋英千点,金钿如簇。黄叶白蘋朝露冷,只有孤芳幽馥。华发苍头,宦情羁思,来伴花幽独。巡檐无语,清愁何啻千斛? 因念爱酒渊明,东篱雅意,千载无人续。身在花边须一醉, 小覆杯中醽醁。过了重阳, 捻枝嗅蕊, 休叹年华速。 明年春到,陈根更有新绿。
这首念奴娇词借咏菊抒发了萦绕词人心头的“宦情羁思”,蕴藉深厚,语无虚发,颇能代表双溪词的基本内容和创作风格。
上片前五句先写菊,后五句接写人。深秋时节,金黄的菊花在红木围栏的护卫下,正簇簇拥拥,竞相怒放;黄叶摇风,白蘋凝寒,只有孤独的菊花默默地散发着如缕的幽香。前面这五句,起首三句纯以客观角度进行描述,次二句则明显注入了主观情感,从而巧妙地导出以下写人的五句。词人因感念菊花幽独,故前来相伴。上言“孤芳”,下言“来伴”,两相照应,既使词的血脉不断,又使语意转换自然。在这里,词人表面写的是“花幽独”,实则是说自身孤独。他乡久宦,而今已“老来添得鬓边霜,年华换,归思满沧浪”(小重山),但官身不由己,有家归不成,宦游之情,羁旅之思,恐怕“惟有花知”(浪陶沙令)了。明写人伴花幽独,暗写花伴人幽独,正可谓花意人情两依依。如此用笔,意在避免直露,也使写人与写花两层意思衔接紧密。事实上,花作为一种客观外物,本无孤寂可言,花之幽独全来自人之幽独。你看,词人于檐下花畔无语逡巡,这不正是他内心孤独幽思的生动外化吗?过拍“清愁何啻千斛”,将无形之愁当成有重量、有体积的实体来写,极言愁思之浓。这种手法,可以说与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的佳句曲异而工同。
下片用一“因”字承上启下,前五句写花下饮酒,后五句传达不为时光流逝而感伤的心曲。东晋时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隐,于东篱之下栽种菊花,自得其乐。这里,词人一方面因赏菊而自然想起当年东篱主人,一方面又因自己不得象渊明那样弃官归隐而慨叹“雅意无人续”。这层意思,实际是对上片“愁”字的补叙。既然求归不得,那么不妨效仿先贤东篱把酒,且求得花边一醉。“小覆”言细斟慢饮。“醽醁即酒。接下去,词人将笔锋陡然一转,以极有力的笔触荡出一层新意。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重阳金菊,人们手捻花枝,鼻嗅香蕊,观赏之余总不免发出“人生可得几重阳”的慨叹。然而,词人却出人意料地说道:且休叹年华如水,“逝者如斯”,待明年春回大地,经冬而凋的菊花依旧会重泛新绿,重新孕育更加美丽的花朵! 这几句词笔力矫拔,一扫上片孤苦幽独的意绪,与过拍恰成鲜明对照。至此,全词的情调由低沉转向高亢,由抑郁转向豁达,尤其煞尾两句,不仅给人以乐观向上之意,还包孕着丰厚的内涵:大千世界,生生不已,生命的春天,永远充满象征希望的绿色!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这首词层次清晰,词意的衔接转换自然巧妙,不露痕迹。词人亦咏物,亦抒情;物因有情而咏,情以触物而生,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武断地说,咏物词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外物的一种观照,都应当兼具抒情的特质,如果词人笔端不注入感情,只对所咏之物进行纯客观的描述,那么也就算不上艺术创作了。
-
今年的尊孔,是民国以来第二次的盛典,凡是可以施展出来的,几乎全都施展出来了。上海的华界虽然接近夷(亦作彝)场,也听到了当年孔子听得“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八月三十日的《申报》报告我们说—— “廿七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尊敬父母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孝敬父母的古诗七首,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5首,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
-
国民政府为注重经济计划工作,于1931年4月采纳国际联盟派遣来华专家沙特爵士的建议,决定成立全国经济委员会 [1] 。同年6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全国经济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全国经济委员会为经济计划
-
宫之奇谏假道 (僖公五年) 【题解】 这篇文章通过对宫之奇谏假道和虞公拒不采纳而最终导致亡国之祸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宫之奇精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李清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描述了渔家人在海上捕鱼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美景和人类的勇气。整首词言简意赅,描写生动。通过云雾、波浪的连绵不断,作者展示了大自然的浩渺壮丽。同时,渔家人不畏艰险,勇敢面对一路上的困难,也给人以坚毅和勇气的启示。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作者的独特情感和才华。它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的英勇,同时传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
辩才卷十九辩才卷十九 【原文】 侨童有辞,郑国赖焉;聊城一矢,名高鲁连;排难解纷,辩哉仙仙;百尔君子,毋易繇言。集《辩才》。
-
《《诗》三百,始终于周。》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拒绝与人见面古诗词,内容包括有没有可以婉转表达拒绝别人的古诗词,有什么古诗可以委婉的拒绝一个人,有没有可以婉转表达拒绝别人的古诗词嗯,就是拒绝别。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一直以来流传着许多古老的文化,尤其最近流行的汉服,古筝、古曲、古诗、等等这些文化,有很多人在好奇,古代的时候他
-
《汉魏六朝散文·贾谊·吊屈原赋并序》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