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赏析】
爷娘妻子儿女,奔跑着相送出 征的士卒,践踏起来的尘埃四处飞扬,弥漫了咸阳桥。这是一幅动乱年 代因征召壮丁致使亲人离别的凄惨图画。作者于冷静的描写中寄寓了深 切的同情。 注: 耶,通爷。 【全诗】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鉴赏】 唐诗篇名。七古。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二。此诗属于杜甫所创制的新题乐府,元稹称之为“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乐府古题序),故为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乐府杂题。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诗的背景旧有两说:一为明人单复曰:“此诗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汉武以讽,其辞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内郡凋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乱所由起也。”(读杜诗愚得卷一)另一为清人钱谦益曰:“天宝十载,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杨国忠掩其败状,反以捷闻。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瘴疠,士卒未战而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此诗序南征之苦,设为役夫问答之词。”(钱注杜诗卷一)以后说为胜。前段叙写士卒出发,家人送别的凄惨景象;后段以被征士卒现身说法,直接揭露封建统治者不义的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尖锐地抨击唐玄宗时代的穷兵黩武,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该诗寓强烈的主观感情于客观的叙述之中,写得哀怨愤激,动人心魄。大量运用口语,句式参差错落,押韵富于变化,具有自然流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为杜诗中广传人口的名篇。
-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正如李商隐其他标名为“无题”的诗篇一样,“紫府”一首的诗意,也令历来注释者颇费猜疑。古人有认为是上元日晚在令狐綯府侯其归来而有此作,
-
《梅花·江滨梅》咏梅花诗鉴赏 王适忽见寒梅树
-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
-
【原题】:粹中先辈以甘雨时降兆为丰岁过形雅什猥推凉德辄次元韵以答来贶
-
典源出处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文君久之不乐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
-
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柏公镇夔国,滞务兹一扫。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沈浮乱水玉,爱惜如芝草。落刃嚼冰霜,开怀慰枯槁。许以秋蒂除,仍看小童抱。东陵迹芜
-
马致远这首《金字经》写他投谒不遇、天涯沦落之悲。 此曲以景起兴,也有人认为开头两句是梦境。接着连续化用了两个典故。“九天鹏鹗飞”,隐用了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的意境。雕鹗搏击长空,青云得志,恰为下文布衣潦倒的悲
-
谪仙窜夜郎,子美耕东屯。造物岂不惜,要令工语言。王郎年少日,文如瓶水翻。争锋虽剽甚,闻鼓或惊奔。天欲成就之,使触羝羊藩。孤光照微陋,耿如月在盆。归来千首诗,倾泻五石樽。却疑彭泽在,颇觉苏州烦。君看驺忌
-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出处】唐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其二 》。 【意思】茫茫无垠的沙漠,远望天边,太阳还未 落下,临洮已变得模糊不清。气势雄浑,旷远,一派塞外风光。 【全诗】 《塞下曲四首
-
夏元鼎《绝句》 崆峒访道至湖湘,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注释】 (1)据《蓬莱鼓吹》附录:夏元鼎晚年弃官求道,至南岳祝融峰,遇赤城周真人,求其指示,乃大悟,因题诗。这首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