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五指山》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丘濬五指山
丘濬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79米。其状正如此诗所说:“五峰如指翠相连”,因此被命名为五指山。
山水诗和山水画一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或泼墨写意,或工笔细描,或驰骋想象,写其神韵,或借景抒怀,寄寓哲理等等。此诗则是着重于表现这座南方名山的形态,给人以一幅壮观的图景。
首句平平而起,一转便以如椽的巨笔肆力挥洒。这样,五指山的特征和它的无限高大便矗立于读者的面前,使人不可逼视。为了进一步描绘它的高耸入云,作者特地从昼夜阴晴等不同时间和气候,多角度地加以渲染,但都紧扣着“手指”这个形象,写得真切,又富有美感。五指山经常烟云缭绕,平时不易见到峰尖,雨后烟云消散,峰尖才显露出来,所以说雨余“玉笋” (古诗中常用以比喻美人手指) 空中现。山高月小,清光泻落,所以比之为明珠掌中悬。更值得注意的是: 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使“五指”活动起来,如“盥银河”、“摘星斗”、“探碧落”、“弄云烟”等。于是,无知之物变成有知,不动之物有了动态。最后比之为“巨灵伸一臂”,也就顺理成章,使全诗的艺术形象浑然一致了。
然而,最为值得欣赏的则是诗的结语。想象奇特,视野辽阔,气势磅礴。“数中原”一语; 更充沛着指点江山的豪壮之气,使人隐约看到作者的怀抱。这个结语是全诗的诗眼,笔力千钧,不可多得。此诗向来被人视为佳作,广泛流传,决非偶然。
作者丘濬,海南琼州人,明代著名学者,亦擅长诗文,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著有琼台会稿等书,此诗即见于会稿,系他青年时期的作品。
-
北固高楼海气寒,使君应此凭栏干。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注释】 牧:本意为牧养牲畜,引申为统治或管理民众。牧民:治理人民,统治人民。四时
-
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国无君 ① 。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
-
不逐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棋。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药阑花径衡门里,时复据梧聊隐几。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故园高枕度三春,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
【原题】: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书城中与梅公泽邵公序昆仲待月山亭取酒共饮明日舍弟有诗次其韵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又称《还冤记》,或《还冤志》。志怪小说。据《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卷,颜之推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北齐还冤记》二卷,颜之推撰。今本一卷。约成书于隋初
-
【注释】:五蛇上天一蛇蛰(叶),绵山经月火不灭。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出处】唐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一) 》。 【意思】今天,谁知我独自前来品赏兰桂的芳姿,只是为拳拳服膺于她们的高洁品格。 【全诗】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