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春日登楼怀归》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①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②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③
【注释】 ①引望:引领而望,伸颈远眺。杳杳:深远貌。②断霭:时起时没的烟雾。③旧业:故乡的田园家业。
【译文】 寂寞中姑且登楼远眺,以慰藉一片乡情。只见一脉野水,全无个人儿摆渡;一叶孤舟,整日里在水面漂横。荒凉的村落里,有烟霭断续;古老的寺院中,有自在的莺儿话语声声。在那遥远的清清渭水河畔,有我的故乡园井。倏忽之间,我又从对家乡的思恋中惊醒。(王 洪译)
【集评】 宋·司马光:“寇莱公诗,才思融远。年十九进士及第,初知巴东县,有诗云: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温公续诗话)
宋·文莹:“寇莱公诗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深入唐人风格。”(湘山野录卷上)
宋·蔡正孙: “政要云:公尝赋诗,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时人以此觇其相业。”(诗林广记后集卷之九)
宋·葛立方:“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韵语阳秋卷第十八)
元·方回:“莱公诗学晚唐,九僧体相似。‘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联,说者以为兆相业,只看诗景自好。下二句尤流丽。”(瀛奎律髓汇评第342页)
清·冯班:“颔联即‘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此只是偷句,乃韦左司句,不足奇,下联却好。”(同上)
清·何义门:“三、四虽有本,却不厌。”(同上)
清·纪昀:“气体自高。”“三、四实本韦苏州‘野渡无人舟自横’句,然不觉其衍。”(同上)
清·永瑢等:“‘野渡无人舟自横’本韦应物西涧绝句,准点窜一、二字,改为一联,殆类生吞活剥,尤不为工。准诗自佳,此二句实非佳处,未足据为定论也。”(四库全诗总目卷一五二)
清·顾嗣立:“若寇莱公化韦苏州‘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已属无味。”(寒厅诗话)
清·何文焕:“寇忠愍知巴东县,有诗云:‘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乃袭‘野渡无人舟自横’句。葛公谓其以公辅自期,强作解矣。”(历代诗话考索)
近·陈衍:“第二联用韦苏州语极自然。”(宋诗精华录卷一)[日]吉川幸次郎:“‘野水’一联虽是名句,但充其量也只是个人的感怀而已。据僧文莹的笔记湘山野录(卷一),在这首诗出现的时候,就有人批评说过于悲哀,不合宰相的身份了。这种实际生活与诗中感情的矛盾,正表示着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旧来观念。”(宋诗概说)第70页)
【总案】 此诗为寇准年轻时在巴东所作的怀乡诗。起句“高楼聊引望”意味深长。急切的相思驱使诗人登高远眺,他想看一眼家乡,以抚慰思念之心,所谓“远望可以当归”。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番萧索的景象:野水、孤舟、荒村、古寺,使乡愁更添几分伤感。“野水”一联是名句,写静景如画,有野趣,承上启下亦自然和谐,但终究是化用前人之语,似无须诗家们众说纷纭。“兆相业”之说尤为穿凿附会。第三联在灰暗的背景上,点上一些亮色。荒村里时断时续冒出几缕炊烟,可见尚有人家;古寺虽然破落,却有黄莺轻唱,透出一线生机。尾联点题,道出怀归之旨。意境尚有独创之处。
-
李绿园 《歧路灯》是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部长篇小说,共一百零八回,六十余万字。它描写主人公谭绍闻少年时为“匪人”所诱,荒废学业,腐化堕落,成为败家子;后来又在正派人物的辅助下改邪归正,重振家业的全过
-
回首向来萧瑟处苏轼因“乌台诗案”释放贬到黄州后,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没有什么实事,而且不许签署公事,不许擅自离开黄州,完全是个
-
在难以消释的痛苦中,词人心中的爱妻渐渐化作了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词人在《沁园春》(瞬息浮生)词序中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
-
这首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
-
(三) 功成身退既要建功立业, 又要保全自身 功成身退是李白一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思想。但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消极避世, 李白是要先建功立业, 然后再全身而退。在李白看来, 功成身退是智者的最好选择, 因为
-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
-
罢相作李適之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李適之(694—747),始名昌,唐朝陇西成纪人。其为李承乾之孙。唐中宗
-
狼 纪 昀 沧州一带海滨煮盐之地, 谓之灶泡。 袤延数百里, 并斥卤 (1) 不可耕种, 荒草粘天,略如塞外, 故狼多窟穴 (2) 于其中。 捕之者掘地为阱, 深数尺, 广三四尺, 以板覆其上, 中凿
-
顾况 画精神,画筋骨 ① ,一团旋风瞥灭没 ② 。 仰秣如上贺兰山 ③ ,低头欲饮长城窟 ④ 。 此马昂然独出群,阿爷是龙飞入云 ⑤ 。 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 展处把笔欲描时,司马一騧赛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