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名诗《相隔一层纸》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名诗《相隔一层纸》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赏析】 相隔一层纸创作于1917年10月。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不少特色。首先,它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比照人们讲话的习惯造句,摈弃了旧诗所要求的套语,也没有旧诗那种故意修饰的痕迹,自然、朴素,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次,它打破了传统诗千百年来所固守的五七言体,从那个僵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全诗的句式不再是齐齐整整的样子,从七个字到十二个字,可长可短。句与句之间,不再用平仄、对仗等相关联,而是每个句子都承担着各自所要表述的事物,从内容上紧紧地呼应与联结在一起,体现了白话诗摆脱桎梏,除去虚文,从实际出发的特色。再次,这首新诗依然保持着鲜明的节奏感,全部诗句均由三顿结构而成,但每顿的字数却又不等,有一字一顿,如“别任它烤坏了我”中的“我”;有二字一顿,如“拢着”、“炉火”等;有三字一顿,如“买水果”,“火太热”等;有四字一顿,如“一层薄纸”。这就将诗的抑扬顿挫与白话的“语气自然”融合起来,形成了和谐、流畅的音乐美。

相隔一层纸在短短的数行诗中勾画了两个不同的人生世界,将富者与贫者的处境与感受进行了强烈的对照。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典型概括,说明旧的民主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富悬殊的社会结构。相隔一层纸可以说是用白话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代诗。

1917年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这场战争一方面暴露了帝国主义的残酷与虚弱,一方面表现出劳工运动的强大力量,特别是苏俄的工农革命更震撼了世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各种要求改变旧秩序的思潮一齐涌现,并相继传入中国。此时为救亡图存而进行探索的中国的志士仁人,望见了曙光,意识到了中国的变革并非不可能。“五四”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去热情工作的。这种精神体现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就不仅仅是描述一下客观存在的旧事物,而总是要寄托着某种变革的思想。在新诗里,大凡对社会的不公正进行谴责的,要求改变现状的思想尤为明显。例如诗人郑振铎在在电车上一诗中说:“三等车里拥挤得不堪了,头等车里只坐着三个人。中间不过隔了一扇玻璃的门。愚蠢的人们呀,你们为什么不把这扇门打破了,大家坐得舒服些?”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与在电车上十分相似,全诗的重心正在于突出与强调“一层纸”,即是说两个迥然相异的世界,其实“相隔只有一层薄纸!”那中间并非厚得不可打破! 当然,作者当时或许还不曾有这样明确的思想,但也许是诗人有意将后两句诗留给读者去思索,这样不是更有余味吗?



猜你喜欢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注释】 选自《老子》二章。 相生:相互产生。 相成:相互形成。 相形:对照。 倾:倾斜。 音声:单一的声响为“声”,回声相和为“音”。 相和:相互应和。 相随:相互伴随而存在。 【赏析】 老子哲学中

  • 《和刘晋父寒食日从郡掾游花光相祠绝江访向园赏析》

    【原题】:和刘晋父寒食日从郡掾游花光相祠绝江访向园赏春韵三首

  • 鱼在藻

    【出典】 《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汉·毛氏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 【释义】 《鱼藻》以“鱼在在藻”描绘鱼儿游于有水藻的水中,适性而自得。 【例句】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 【中吕】山坡羊(晴云轻漾) 原文和鉴赏

    薛昂夫 西湖杂咏·夏 晴云轻漾,薰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映湖光,逞新妆,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鉴赏】这首曲描绘了一幅清淡高雅的晴湖泛舟图,充份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夏

  • 《游子吟·孟郊》原文与赏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就

  •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

  • 《江城子》苏轼词翻译赏析:梦中了了醉中醒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

  • 寓言《白马过关》意译和解说

    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 ① 。服齐稷下 ② 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③ 。故藉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 不能谩于一人 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白

  • 小不忍,则乱大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小不忍,则乱大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宋钦宗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包围汴京,北宋政权已名存实亡了。这一年,诗人陈与义因父亲去世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